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评估观测质量,本文结合大柏舍地震台电测深资料,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分析了该台站对称四极装置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电极深度和观测极距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柏舍台现有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水平测道虽然能有效地抑制来自地表的干扰,但是由于观测极距较小,不能很好地反映深部介质电阻率的变化信息;垂直测道因电极埋深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层位,观测数据受地下水位波动影响较大,较难识别来自深部介质的信息。为有效地记录可能的孕震信息,水平测道极距AB/2取250~350 m、埋深H>150 m能满足需求,并建议增加NS向水平测道观测。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数字电磁扰动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数字与模拟观测对比分析,说明数模观测的一致性,结合近几年河北省及邻区中强地震,进行震例分析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数字与模拟观测变化一致性较好;震前数字电磁扰动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形态为:原始采集波形出现扰动变化、日均值或日总量出现高值突跳、日总量背景值上升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不同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北省5个地磁台站2004—2013年数字化地磁资料进行转换函数计算,对河北不同地区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具有不同变化趋势,且同一地区不同深度的转换函数变化也不同;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地震具有明显联系,主要表现为地震发生时转换函数不同周期段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阳原台地电阻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阳原台地电阻率NE测向2014年以来出现年变幅变小的年变畸变现象,经核实,这时的观测系统工作正常,而降雨量与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通过褶积滤波法去除降雨量的影响后,这种异常变化依旧存在。同时,阳原台NE测向的地电阻率与自然电位在2014年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也进一步验证了异常变化的可靠性。阳原台地电阻率观测位于晋冀蒙交界地区,对地壳的应力-应变响应比较敏感,其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1989年大同地震和1998年张北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显示出持续时间长、幅度大和恢复慢的特点。因此,阳原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信度较高,可为监测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9年2月5日以来,河北涉县地震台CNEM08-Ⅰ型数字电扰动仪NS、EW测道观测数据与正常日变形态不同,出现了整体下移且幅度增大的异常变化,该异常集中出现在每日的5—10时、15—23时2个时间段,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测区环境调查、观测系统检测、空间环境分析、与周边台站观测对比、现场实验及以往震例分析等研判认为,此次异常是由台站电锅炉漏电引起的,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相似文献   
17.
河北昌黎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昌黎台地电阻率EW测道2017年6—8月出现快速下降变化,经检测,观测系统工作正常。通过环境调研和辅助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变化与降雨和粉丝厂干扰有一定关系。采用褶积滤波法去掉降雨干扰,EW测道地电阻率仍为下降趋势,说明该下降变化不能完全用降雨来解释,不排除是地震前异常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河北兴济台地电阻率年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测深曲线反演结果,利用地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定量模拟分析了地下水位对兴济台地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下降会造成地电阻率上升,这与兴济台N30°E向的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相符;N60°W向的地电阻率的趋势变化与N30°E向的相反,且年变幅较大,这是由于测区供电极和测量极之间存在因取土而积水成坑这个局部异常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部分熔融强化了青藏高原地壳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部岩石的弹性波各向异性是人们了解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分析其成因,探讨其动力学意义的重要岩石物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由矿物晶格定向分布(LPO)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平均各向异性强度通常不超过5%,远不足以解释在青藏高原地壳中所观测到的弹性波各向异性之强度。模拟结果显示,熔体的定向分布(MPO)能够引起强烈的弹性波各向异性。例如,当熔体的形态因子(α)值介于0.1~0.5之间,熔融程度为5%~10%时,由定向分布的酸性熔体囊所产生的各向异性强度可以达到2%~10%(P波)、2.2~40%(S波)。众多研究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川滇西部具有加厚的中、上地壳和高地热梯度,低度部分熔融作用在其深部地壳中广泛存在。低度熔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定向分布可能是造成该地区深部地壳存在异常强的各向异性层的重要原因。这暗示目前在青藏高原—川滇西部探测到的异常强的区域性各向异性层是具有部分熔融成因的强烈构造变形带。该构造变形带具有潜在的"解耦"功能,并作为地壳浅部刚性层(块体)的底界协调着块体与其下伏地壳或岩石圈地幔的差异运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对华北地区23个地磁台站2008—2014年的数字化地磁相对记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7年内发生了38次共计10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其中7组有震例对应,在选定的24次震例中16次有震前异常。经统计发现各次异常发生时其异常面积与最大异常强度成正比关系,各组异常内累计异常台站数量与组内地震辐射能量有一定相关性。对有震例的7组异常分析后认为多数情况下组内各次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主要表现为位置的连续性及继承性,并且发现震中位置和异常位置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