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东部(包括沿海大陆架)的早第三纪陆相地层中,陆续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海相自生矿物,大量事实表明,在早第三纪沉积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海水进退.这一发现,引起了很多地质工作者的兴趣,纷纷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人涉及到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的划分.笔者从1976年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探讨海侵或海水影响与石油地质的关系.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在大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东部早第三纪(?)少可以划分出五个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泰州期(E_1)、(土布)心期(E_2~1)、纯化镇期(E_2~3)、沙河街期(E_3~(1-2))和东营期(E_3~3),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海洋志》编写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21—22日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志》编委会委员、各篇章的编写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共50余人.《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将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预计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会议由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董一博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山东省志编委会负责人辛玮、席星加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和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山东省志编写情况及有关精神,并回答了编写人员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原始水文资料异常值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证明了采用滤波和拟合的方法处理异常值具有很好的效果,既处理了异常值,又保留了一些小尺度变化。处理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滤波或拟合函数和偏差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REE)作为"三稀资源"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世界稀土的主要来源.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以及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机理一直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碳酸岩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异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限制了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的发展及国内外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文章重点对稀土成矿碳酸岩的起源、岩浆演化过程及在此过程中REE的富集与分异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调研和评述,同时,基于笔者在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前期的研究工作和最新发现,认为碳酸岩中普遍存在矿物学分带,它是岩浆演化过程的最佳记录,是不同成分矿物结晶分异作用的体现.对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特征及其中的熔体、熔流体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描述与探讨,以期为研究碳酸岩的岩浆演化、岩浆-流体转化过程及稀土元素的富集与分异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促使对稀土碳酸岩矿物学分带及其对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一些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2)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3)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4)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层表”与GSSP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国际地层表”不断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更新,用GSSP来定义年代地层单位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地层表”,使得大家在叙述地质历史时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在显生宇的96个阶(统)中已有4 6个阶(统)确立了GGSP,其余的有望在2 0 0 8年全部确立。我国已取得了4枚金钉子,即将取得3枚,还有可能再获得4—6枚。根据区域特点,我国已编制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并正在开展区域性建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