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干旱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早和洪涝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我国共发生较大的旱灾1056次,水灾1029次。与洪涝相比,旱灾影响的面积往往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有所谓“涝一线,旱一片”。据统计,在解放后的35年中,旱灾占64%,涝灾占36%。因此旱灾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是降水量长时间少于正常值形成的灾害,全国各地都可发生。在年降水量250—600毫米的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正常年景作物水分供应仍嫌不足,遇上少雨年,那怕少得不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各月少雨和多雨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三十年(1951—1980)甘肃大范围少雨和多雨的月平均500毫巴环流。指出少雨的基本环流特征是东亚槽深,新疆脊强,甘肃上空在较强的西北气流控制下;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气流弱,北支气流强;中纬度2波增幅,极涡偏弱。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环流形势中一个重要的天气系统,它对我国大范围的旱涝有很大影响。以往我台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工作。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100毫巴南亚高压(以下简称南亚高压)与我省夏半年各月降水的相关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旱涝成因和制作长期预报提供一些基本事实。文中使用的500毫巴西太副高的月平均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分析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较长周期振动,可提取大气环流变化的信息,供中期预报参考。近年来,不少同志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徐国昌根据地面气压曲线发现有十一天左右的显著波动,升压段多雨,降压段少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象研究的若干进展徐国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近年来,我国干旱气象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1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1.1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严富华等(1983)对罗布泊4 ̄#孢粉组成的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我国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6.
徐国昌 《气象》1986,12(3):24-26
一、概述 通常把年降水量小于200或25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把年降水量在200或250—450或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若用干燥度划分气候区可能更好一些,一般把干燥度大于3.5的地区称为干早地区,把干燥度界于1.5—3.49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PC—1500袖珍电子计算机具有较强的绘图功能,可用四种颜色绘图、九种字号打印。为发挥计算机的这一功能,加快长期预报业务现代化进程,满足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人员对一种方便而直观地表示结果的方法一图表的需求。我们在原工作基础上,汇集长期天气预报经验,归纳出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陕、甘、宁、青地区的自然天气季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天气季节的概念,最早由牟尔汤诺夫斯基提出。这是指在一年中天气过程可分成几个阶段。在同一个自然季节中,各个大气活动中心的作用保持不变,因而有一定的作为季节特点的天气过程。解放以后,国内高空记录日益增多,关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东亚的季节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许多气象工作者从环流的季节变化来研究我国的季节。高由禧等在研究东亚季风的基础上,对东亚季节划分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东亚天气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来,积累了许多对流层上层天气系统的研究资料,并开展了对青藏高原的作用,尤其是热力作用的系统研究,同时对我国雨带和雨季的特征也作了许多新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东亚季节的划分问题重新进行分析。分析季节的变化是认识长期天气过程的基础,我们希望这项工作对认识东亚的天气气候规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本文用1961-1985年共25年青藏高原60个站的地气温差资料,用季国良的回归方程计算了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并且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结果发现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比叶笃正(1979)的计算值小29%。根据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和载荷量计算,发现玉树和日喀则两站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平均距平可以粗略地代表整个高原。高原地面加热场具有显著的3年、准5年和准11年周期,在冬季和春季地面加的热场的持续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