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卫星观测数据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中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的一个跨空间物理、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收集整理了部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该方面研究的论文,以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6年6月DEMETER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DEME-TER卫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地震的电磁效应和电离层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nthesis, a new method was put forward to dispose Congo Red anion-containing dyestuff from wastewater and its feasibility was also examined. The principle of the method is described as follows: Mg2+ and Al3+ are hydrolyzed to form Mg/Al-LDH by adding Mg2+, Al3+ and NaOH in wastewater containing anion dyestuff, which is selectively intercalated with the interlayer of LDH in order to balance positive structural charge. While Mg2+ and Al3+ are co-precipitated to form LDH, the anion dyestuff in wastewater will be removed by LDH synthesized in-situ, as i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settlings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aqueous samples.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Mg/Al mole ratio, pH value,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reaction on the removal of anion dyestuff and the use of Mg and 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y of anion dyestuff could be attained when pH value was 9.0, and Mg/Al mol ratio was 2: 1, reaction duration was 2 hours,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not remarkable,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reach 100%. Meanwhile, the Mg and Al added could be made good use of. This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 of extraordinary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disposal. Foundation i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0472026).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H.261视频编码协议中的BCH(511,493)纠错码的编码和纠错原理,分析了采用软件实现经典算法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纠正2位随机错误的快速算法。与经典除法算法相比,快速算法使整机运算效率平均提高20倍以上,能够满足实时视频通信系统的要求。本算法已成功运用在PSTN和ISDN可视电话中,而且这些快速算法的实现方法对其他运算量较大的纠错编码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四分位法可用于描述包括偏态分布、分布不明和分布末端无确定值等任何分布资料的特征,并且可以去除数据中大数的影响,较均值、标准差等更为稳定.针对地磁日变化数据的复杂性,不同时段数据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引进四分位法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提取地磁日变化中来自地磁场扰动、仪器记录错误、人为干扰以及可能与地震的孕育有关因...  相似文献   
16.
有了地磁观测台站的数据,地球物理学家即使不离开地面也可以洞察我们这颗行星的内部情况以及近地空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的方法,反演得到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象,并分析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ldquo;低点位移rdquo;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等效电流体系变化可能是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地磁台站的加密建设,势必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特征,更有利于地震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云南普洱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时间2007年6月3日5时34分56秒(2007年6月2日21时34分56秒UT)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23.0deg;N, 101.1deg;E)发生了MS6.4地震, 本文分析了DEMETER数据中心从此次地震前10天(5月23日)至地震当天共11天的数据, 寻找可能与此次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前兆. DEMETER卫星在此期间有284个半轨,本文选择研究了飞过震中周围约1 888 km范围上空的29个半轨(在此范围内卫星到震中的最大距离为2 000 km). 其中,在29个半轨中的7个半轨中发现了7次异常事件,它们的电场频谱、电子和离子的温度及密度与周围空间相比表现了同步的变化. 其中5次事件出现在研究的区域内,即震中周围1 888 km范围的空域中, 而另外两次事件则远离研究的区域. 分析表明这5次事件可能与普洱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以来我国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相关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表明:电磁波辐射现象与地震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磁波观测资料是一种捕捉临震信号较有效的手段,有希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周边有多个应用于导航的VLF发射站,当DEMETER卫星飞经中国大陆上空时,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发射站的信号.利用DEMETER卫星接收到的来自5个不同发射站发出的VLF信号数据,对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震前明显降低,震后有所恢复.这个现象可能与地震和电离层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