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振红  朱静  余芳  李成  汪伶俐  李文厚 《地质通报》2016,35(203):440-447
依据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油水驱替实验资料,对吴仓堡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厚层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微观渗流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长6厚层砂岩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好的特点,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对储层发育影响最大的成岩期位于中成岩A期,中等压实-粘土膜胶结残余粒间孔发育成岩相和弱压实-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发育成岩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相带。根据微观渗流特征,可划分出4种驱油类型,微观孔隙结构比宏观物性更能反映储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Seyfert1 .9星系NGC52 6A的Chandra观测结果。高分辨率的图象第一次发现两个软X射线核 ,两核所在方向看起来与中心吸积盘垂直、沿喷流方向。谱分析再次证实NGC52 6是一个X射线“平谱源”。两套辐射模型均可很好拟和X谱 ,其一由一个热成分和两个吸收成分组成 ,表明中心核区必定被严重吸收、导致X谱变得平坦 ;另一个由两个热成分和一个反射成分组成 ,与新发现的双软X核一致 ,并同样能解释平谱现象。要从两者之中作出正确选择 ,需要光学偏振观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绍文  王良书  李成  张鹏  李华 《地质学报》2006,80(3):344-35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基地。利用盆地区大量的地温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并结合地热学知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地温场、热演化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热场和岩石圈性质对成盆、成烃和成藏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平均大地热流为45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18~20℃/km;整体上具有低温冷盆的特征。地温场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温场特征相差较大:坳陷部位具有较低的地温,隆起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特征。热演化模拟表明盆地自成盆以来经历了从震旦纪—奥陶纪高热流(“热”盆)、志留纪—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中生代稳定的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等阶段。“热”岩石圈厚度为205~230km,有效弹性厚度(Te)达66±7km,脆-韧性转换深度为25~28km,岩石圈总强度为1.6×1013~7.8×1013N/m。盆地区的岩石圈表现为地温低、强度高的刚性块体,具有整体变形特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表现山脉的急剧隆升和盆地边缘的快速挠曲沉降。这一动力学过程造成地层内部流体趋于流向山前隆起带,并对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北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坳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 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 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 mW/m2左右, 地幔热流约为20~24 mW/m2, 莫霍面温度为514~603℃, 热岩石圈厚度138~182 km.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 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度及其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分层现象明显, 整个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以脆性性质为主, 下地壳底部才显韧性性质, 壳下岩石圈地幔也表现为脆性性质, 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 此外, 岩石圈强度也具有横向变化的特征, 隆起区强度大于坳陷区强度; 从南往北, 强度依次降低, 塔北隆起南部强度最大, 库车坳陷强度最小. 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拉张背景下强度为4.77×1012 ~ 5.03×1013 N/m, 挤压背景下为6.5×1012 ~ 9.40×1013 N/m, 其脆-韧性转换深度在20 ~ 33 km之间. 塔里木北缘的岩石圈较冷且强度较大, 岩石圈表现为刚性并以整体变形为主. 该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也表明了这一整体变形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成 《测绘通报》2000,(7):35-37
介绍珠海淇澳大桥主梁悬拼施工高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便携式钻机已广泛应用于地质与工程勘查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便携式钻机的应用范围,倡导绿色勘查,在湖南省东安县王师岭矿区水泥灰岩矿勘查中,采用ZY-25型便携式钻机以钻代槽进行地表取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实践表明,当矿区构造简单,岩层产状较平缓且稳定,矿体厚度较大,矿石有用组分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有害组分含量较低时,采用便携式钻机取样代替槽探取样评价矿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基于视觉认知特征的植被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可以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前提下,仅采用待处理图像本身的色调特征,基于植被视觉认知特征,高精度地提取出植被区域.为了提高该方法在色调较暗图像中的提取精度,在简要阐述该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该方法在色调较暗图像中容易发生非植被区域误判、植被信息提取精度不高的不足,对其进行了技术改进——将植被指数(NDVI)法加入到该方法中,并在检测植被区域轮廓前进行一次数学形态学闭运算.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去除非植被区域的误判,使其在色调偏暗的图像中也具有一定的提取精度,扩展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及录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解释,发现青东凹陷古近纪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存在着差异性:孔店期-沙四早期青东凹陷以NW向断层控盆为主,整体断层数量较少,但规模较大;沙四晚期断层数量明显增多,各个方向控盆断层均有发育,NW向的青东12断层消亡,主要以NWW和近EW向断层活动为主;沙三-沙二期控盆断层走向主要为NE和NEE向。这种构造格局的转变导致了相应的盆地转型,青东凹陷孔店期表现为受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应力场控制之下的一系列北东断南西超的北西向半地堑,地层沉积厚度大;沙四期青东凹陷表现为NWW与近EW向兼有的复合盆地格局,为盆地转型阶段;沙三期、沙二期受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应力场的影响,盆地格局完全转为近EW和NE(E)向,开始发育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和双断式堑垒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