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Introduction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largest active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with dip-slip component in the Quaternary; it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 seismicity (FANG et al, 1976;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1987; GAO et al, 1980; MA, 1987; LI, 1989; CHAO et al, 1995). The Tanlu fault zone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iaoliao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 block of …  相似文献   
12.
岩石圈流变强度与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PS观测资料和地震学研究成果为约束,针对不同流变参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数值模拟了岩石粘度与中国大陆板块边界作用强度的关系,探讨了陆-陆碰撞对中国大陆分层岩石圈运动的驱动机制.给出了陆-陆碰撞驱动力、附加地形与山根浮力及热浮力对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驱动特点.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驱动的边界作用强度之比约是4:1.25:1,所引起的水平主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坚硬岩石层;而附加地形等垂直方向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最大主压应力则主要集中在软弱岩石层.这种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在高原南部地区阻碍陆-陆碰撞向北的推挤运动,在高原东北部增加对其它块体的推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