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基于聚类分区的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近邻传播客观聚类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分区,以中国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为预测对象,使用前期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场为预测因子,利用图像标签算法提取高相关封闭区域的预测因子信息。结合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距平符号一致率和距平相关系数三种评分方法检验了该预测模型,比较了四种不同的因子配置方案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冬春季海温的演变特征结合海平面气压的年际变化为预测因子的分区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在1982—2009年期间的平均交叉检验平均Ps得分为81.4,距平符号一致率为63%,距平相关系数为0.35,2010—2014期间的独立样本预测检验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7.1,58%和0.19,且逐年回报效果较为稳定,表明该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出2014年中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7/2008年秋冬季海洋及大气的异常特征的分析表明:秋冬季的拉尼娜现象是2007/2008年冬季持续低温雨雪过程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气候背景之下,西太平洋副高的持续偏强对这次异常低温雨雪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对大气候背景之下的环流异常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科研任务,对今后的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空气象电报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码或错误,武汉中心气象台设计并开发出一套高空气象电报翻译软件。着重从电码资料预处理和电码要素翻译两个方面介绍了该软件的模块功能,同时指出了该软件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夏季不同阶段强降水及其大气低频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莺  任永建  杜良敏 《气象》2017,43(1):77-83
利用1961-2014年湖北省68站逐日降水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流资料,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夏季梅雨期和盛夏期低频强降水事件的基本特征、大气环流形势和低频信号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省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准双周低频周期。(2)相较于盛夏期,梅雨期低频强降水事件次数多,强度强。(3)梅雨期和盛夏期低频强降水事件发生期间的环流形势有着显著的差异。梅雨期,对流层中层东亚沿岸为南北向的波列分布,低层受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共同影响,水汽条件好,东亚存在鞍型场,流场变形,利于形成中尺度气旋系统;盛夏期,对流层中层为欧亚波列分布,低层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弱,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水汽输送的影响,日本海以西地区有一异常气旋,其西侧的偏北气流与暖湿气流在30°N附近交汇维持。(4)在强降水事件发生前后,对流层低层的低频正涡度传播特征有较大差异,在梅雨期表现为驻波特征,盛夏期传播更为明显,表现为向西、向南向北传播。  相似文献   
15.
采用百分位法挑选出武汉站63次强降水事件,使用Hysplit模型模拟强降水事件不同高度上后向168 h的运动轨迹并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强降水发生时底层暖湿气流主要来自南海,自南方路径输送;中层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以西南路径输送,其中青藏高原东南侧和南海充当水汽输送通道;较高层水汽输送路径以偏西路径为主,源地位于青藏高原。此外,稳定、持续的大尺度环流配置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如副高南侧的暖湿气流沿着南支槽前向北影响长江中游。850 hPa上,马斯克林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汇入亚洲地区低涡南侧的偏西气流中,越过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与来自澳大利亚越赤道后转向的偏南气流自我国南端北上抵达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16.
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96-908-05-04-10”子专题中的气候模式集成系统软件的主要开发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创建可复用软件。  相似文献   
17.
吴瑶  杜良敏 《气象》2016,42(11):1379-1386
利用1951—2014年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突变检验、周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秋季9—10月副高脊线的年代际变化和月内振荡特征及其与汉江上游秋季降水存在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秋季副高脊线位置在199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这与秋季副高强度的突变时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秋季副高脊线位置发生突变后,与1997年之前相比明显偏北,且偏北日数增多,同时月内振荡也较脊线突变前偏强,与之对应的华西秋雨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多。当其准双周周期较强时,汉江上游9—10月容易降水偏多;而相反地,脊线准双周周期弱时,则更易发生少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江流域5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北极海冰资料,分析了2011年冬季长江流域气温持续偏低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及稳定维持,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主要影响系统,其持续天数和强度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大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乌山阻高和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和持续天数偏多易发生在La Nina年,500 hPa环流特征类似于La Nina年冬季平均环流条件;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得到加强和乌山阻高持续。La Nina事件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小是长江流域冬季气温持续偏低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以来,每年汛期武汉暴雨研究所都要将数种客观天气预报方法投入业务应用与试验,但这些预报产品在计算机中的存放比较分散,在使用、管理上都不方便,为了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便于对各种预报产品的集中管理与维护,同时也为了体现出武汉暴雨研究所预报产品的整体性,研制开发了"武汉暴雨研究所预报产品集成系统",将武汉暴雨研究所的所有网上预报产品集中在一个应用软件中,经过1999年汛期试验,使用效果很好.该文对集成系统研制过程中的数据管理、预报信息图像化等技术及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所谓九线图 ,是指逐年逐月单站 1 4时地面温度、气压和空气湿度的逐日演变曲线 ,逐月气温、气压、湿度的极端最高、极端最低值和平均值的历史平均值及逐日最高、最低气温 ,1 4时风向风速 ,逐日降水实况曲线等内容。它是短期预报业务的常用工具之一。自 1 998年 3月以来 ,Micaps人机交互系统一直在武汉中心气象台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短期业务天气图表由传统的纸质方式转向计算机工作平台 ,实现了填图、绘图的自动化和无纸化。但是 ,短期预报业务中一些十分重要的辅助图表仍然停留在纸质和人工制作阶段 ,这既浪费时间 ,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