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为探讨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对海洋钙化生物的影响,本文选用广泛分布在热带珊瑚礁区的大型钙化海藻仙掌藻(Halimeda opunti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通过CO2加富(pH=7.50、7.80和8.10)和调控光照强度(30和180μmol photons m2·s-1)的方式,探究其生长、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对海洋酸化和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可以显著抑制仙掌藻的生长率、钙化速率和光合效率,且随酸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强。酸化条件下(p H 7.50~7.80),生长率、钙化速率和Fv/Fm分别下降了48.29%~58.80%、51.78%~62.29%和2.37%~13.79%;光照强度的增加可以缓解这一抑制作用,高光照下生长率、钙化速率和Fv/Fm分别升高了2.01%~44.55%、29.61%~40.68%和1.68%~6.92%。酸化处理和光照强度变化对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影响显著(P 0.01);酸化处理组中的Chl-a含量下降了32.69%~43.44%;而实验第20-28天,低光条件下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高光照组高出12.12%~57.45%;酸化胁迫下,MDA在组织中逐渐积累;同时脯氨酸明显升高,以增加藻体自身的抗逆性,缓解胁迫带来的损伤。此外,组织中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在酸化条件下显著增加(P 0.05),光照强度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TC和TN含量。通过分析可知,海洋酸化对仙掌藻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对其生长、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的抑制作用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而光照强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酸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结果可以为预测未来海洋酸化对钙质生物的影响和珊瑚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studied monthly during August 2012 to July 2013 in the Yantian Bay. A total of 147 taxa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average abundance was in the range of 0.57×10~4 to 7.73×10~4 cell/L. A total of 19 species dominated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and several species that are widely repor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microalgae blooms were the absolutely dominant species, such as Skeletonema costatum, Navicula sp.,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Pleurosigma sp., and Licmophora abbreviata. The monthly variabilities in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could be explained by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salinity,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and suspended solids. The results of a redunda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p H and nutrients, including DIN and silicate(SiO_4),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olling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specific months. It was found that nutrients and pH levels that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maricultur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Yantian Bay. Thus, a reduction of mariculture activities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microalgae blooms in an enclosed and intensively eutrophic bay.  相似文献   
14.
珊瑚藻是一类在细胞间沉积碳酸钙的底栖红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然而,在当前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等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珊瑚藻的物种多样性已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对珊瑚藻的种类鉴定工作。本文选用两种在中国南海广泛分布的无节珊瑚藻,通过形态解剖学观察,发现两种藻均具有一组织性构造,髓部藻丝共轴,相邻藻丝间通过细胞融合相连。两种藻均具有单孔的锥形生殖窝,生殖窝明显地突出于体表,其中,藻种SCSIO C004的生殖窝直径为830~1 000μm,且数量较少,藻种SCSIO C005的生殖窝的直径为350~450μm,且数量较多。这些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表明这两种藻均为宽珊藻亚科的种类。基于SSU r DNA和psb A基因序列对两种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分析,确定了SCSIO C004为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brassica-florida (Harvey)),SCSIO C005为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 (Dawson) Keats),并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珊瑚藻的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一类主要的钙化生物,不仅能够构建、稳固礁体,而且与造礁石珊瑚关系密切,其对造礁石珊瑚幼虫附着的促进作用是退化石珊瑚群落恢复的关键。但是,面对未来气候变化,珊瑚藻对珊瑚幼虫的诱导作用会如何响应,以及该过程是否与藻体共附生细菌群落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选取了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pCO2和温度培养孔石藻31 d,研究不同处理后孔石藻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附着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藻体共附生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探究细菌多样性与孔石藻对珊瑚幼虫诱导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酸化(1200 ppm/1800 ppm pCO2)和升温(30 ℃/32 ℃)均没有显著影响孔石藻诱导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幼虫附着,其中温度30 ℃,pCO2 1200 ppm时,珊瑚幼虫附着率最高100.00%。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孔石藻共附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孔石藻共附生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菌群构成,其中变形菌门含量达到40.34%~73.45%;与酸化相比,孔石藻共附生细菌群落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其中32 ℃处理组具有更高的细菌多样性,但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不同温度和CO2浓度处理组,在门、纲、属水平上细菌多样性、丰度及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孔石藻共附生细菌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推测这可能与孔石藻诱导珊瑚幼虫附着不受温度和酸化影响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制定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组成比较复杂,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Py)、黄铜矿(Cp)、闪锌矿(Sp)、方铅矿(Gn)、黝铜矿(Te)、辉铜矿(Cc)和斑铜矿(Bn),主要为一套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这些矿物多数呈半自形、星状、交代溶蚀等结构,具浸染状、块状构造。有用组分为Cu、Pb、Zn,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经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部分Cu、Pb、Zn以细小颗粒矿物存在,此外,Zn还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黝铜矿(Te)中。  相似文献   
17.
李村铅锌矿地处四川省攀西铅锌矿集区,是会理地区重要的铅锌矿远景区之一。李村远景区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挤压断裂带及褪色蚀变带,电吸附地球化学测量呈现浓集中心明显的Cu、Pb、Zn、A g组合异常,并沿挤压断裂带及褪色蚀变带呈面状、团块状分布,与地表发现的Pb、Zn矿化吻合,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冈村石叶藻(Lithophyllum okamurae)是一种重要的壳状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初级生产力、产生碳酸盐沉积物以及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等功能。本文于三亚的热带海岸采集L. okamurae,首次基于形态解剖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表明,L. okamurae的藻体为二组织性的拟薄壁组织结构,被分成三部分,包括:由1-3层呈扁平状正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组成的表层,由一层正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组成的基层,以及由多层正方形或狭长形细胞组成的围层。在围层中可观察到栅状细胞,相邻藻丝细胞间通过次生纹孔相连,未见细胞融合。本文观察到L. okamurae的四种单孔生殖窠,即果孢子囊生殖窠、精子囊生殖窠、二分孢子囊生殖窠以及四分孢子囊生殖窠。其中,精子囊生殖窠通常浅埋于藻体中并微凸于藻体表面,果孢子囊生殖窠和无性生殖窠呈突出的圆锥形。基于18S rDNA、COI、rbcL和psb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L. okamuraeL. atlanticum在同一个进化枝上,亲缘关系最近。本文基于形态解剖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详细地对L. okamurae进行了描述,为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其上游20世纪50年代开采的铅锌矿,该矿于1958年在采矿坑口附近建立了小型浮选厂进行选矿生产,由于在生产期间未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并且由于强降雨造成尾矿砂坝坍塌,致使携带Pb、Cd、As等重金属的尾矿渣和废水流入下游河流,致使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大面积受到污染(李强,2014,  相似文献   
20.
电吸附找矿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乌岙地区寻找隐伏多金属矿和在大港油田沧州-南皮地区寻找油气藏工作中应用电吸附找矿法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的实例,证明该方法在寻找隐伏金属矿床和油气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