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缆的羽状漂移导致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集出现偏移距、方位角及覆盖次数的不规则现象,常规面元均化技术难以实现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性。在分析海上地震数据不规则性特点的基础上,将反漏频傅里叶变换(ALFT)数据规则化技术应用于LD地区WZ油田的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化处理,基于规则化海上地震数据的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地震数据规则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明显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我国蓝色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和地位,文章在概述我国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蓝色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发展蓝色经济对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应促进其不断创新发展;蓝色经济是以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寻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发展方式;发展蓝色经济对于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体现我国对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和贡献、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我国合作性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以及加强我国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议题、总结发展经验以及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海洋资料多次波组合衰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波的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步骤。海洋地震勘探中的多次波一般都异常发育且较难压制,压制多次波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处理结果的质量。目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单一的方法压制多次波往往不能针对所有多次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使用组合衰减多次波技术,综合了SRME、拉东变换、LIFT去噪对海洋实际地震数据的多次波进行压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坡折带紧邻富烃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陆架到陆坡之间水深从200 m迅速加深至2000m.坡折带这种特殊海底地貌形成了复杂的地震波场,资料多次波发育且信噪比低.本文从正演模拟和原始野外记录资料分析了坡折带地震资料特征及处理的难点,提出了多次波衰减及深度域速度建模技术对策,实现了良好偏移成像.  相似文献   
15.
跨孔层析成像LSQR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广泛应用于工程、环境、水文等领域的探地雷达跨孔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探测范围广,得到的图像结果直观,便于工作者分析地下地层结构等特点.层析成像的关键在于解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方程组,笔者采用LSQR算法.此方法具有速度快,对不适定问题数值稳定以及从迭代过程很容易求得数值分析的数值的优点,用其解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组得到的的结果清晰可靠,在各种层析成像中LSQR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需水量与配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生态用水配置是近年来在湿地生态需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向湿地生态系统分配或补给合理的水资源量,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在阐述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配水量的研究方法和配置模式,指出了现有的湿地生态需水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生态配水的定量化研究、湿地生态配水的合理模式研究和湿地生态用水配置的不确定性分析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杨薇  徐春晖  孙其诚 《岩土力学》2009,30(Z1):116-120
颗粒物质是大量固体颗粒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复杂体系。颗粒间孔隙水具有复杂连通结构和复杂的流动规律,直接影响颗粒体系的变形和强度,目前颗粒间隙液体的挤压流动和剪切运动分析是流体力学的难点。基于Reynolds润滑理论,导出了存在填隙双黏度流体时,两刚性圆球间流体的挤压流动速度场和压力方程。根据应力的变化情况,将流体分为屈服区和未屈服区,讨论了两区厚度与流体及颗粒参数的关系,分析了流体压力分布随计算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法向挤压黏性力的积分表达式,并给出了黏性力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哈尔滨市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按照市级规划下达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结合各部门的用地需求,经综合平衡后,确定阿城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方案。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214514.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4182.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266.3公顷。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湖陆风对雷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耦合了NOAH陆面模式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8月18日发生在太湖地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合理地模拟出雷暴演变过程及近地面要素变化。此次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在湖风发展强盛时期,雷暴沿东岸湖风与背景风形成的辐合线发展。通过两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湖陆风对雷暴过程的影响。湖风锋对雷暴过程起触发和增强作用,湖风锋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导致此次雷暴的产生。在湖风锋前缘形成的初始对流进一步发展加强为雷暴,发展成熟的雷暴低层出流又与湖风作用形成新的雷暴,湖风的辐合为对流云的发展提供水汽和能量。在雷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感热通量输送可改变大气边界层结构,使低层不稳定能量较易释放,潜热释放加强上升和下沉气流,使边界层湿度增大,对流进一步发展增强。  相似文献   
20.
陆面过程参数化对太湖地区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0年8月发生在太湖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为例,利用WRF模式进行48 h的短期天气模拟,分析两个陆面参数化方案(Noah方案和RUC方案)对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对比模式结果与实况降水以及太湖地区两个站点的近地面要素表明:雷暴过程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选取较为敏感,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可影响雷暴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强度,两种方案的降水中心值差达40 mm以上,其中Noah方案所模拟的降水与实况更为接近。通过对两个方案模拟的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发现,RUC方案中对流发展滞后于Noah方案2 h;这表明陆面过程对雷暴等中尺度对流过程有显著的反馈作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的使用影响雷暴发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并改变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陆面过程通过改变地面热通量输送影响边界层结构,使得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风和温度等发生变化并产生辐合辐散,进而影响对流的启动时间和对流发展强度。由于对不同植被的参数化处理的差异,Noah方案对下垫面特征的描述能力优于RUC方案,尤其是对城市下垫面的处理,这也使得之后该方案模拟的雷暴发生时间更加接近于实况且雷暴过程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