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昆仑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史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通过对西昆仑造山带 8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的 1 70余个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岩、矿石同位素年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同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及必要的同位素年龄补充测试 ,以及研究区的沉积、岩浆、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点 ,将西昆仑造山带的构造 岩浆演化划分为 5个阶段 :Ar3 Pt12 构造 岩浆活动阶段 (Ⅰ ) ;Pt22 构造 岩浆演化稳定阶段 (Ⅱ ) ;Pt13 P2 构造 岩浆活动阶段 (Ⅲ ) ;T1 T2 构造 岩浆演化稳定阶段(Ⅳ ) ;T3 Q构造 岩浆活动阶段 (V) .对每个阶段及其次级阶段 (期 )的岩浆活动形式及总程序、构造环境等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大量获得,“弧后盆地扩张”模式和“地体拼贴”模式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东海盆地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东海盆地演化的一种新模式-“持续拉张-脉动挤压”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力源机制,认为东海盆地演化的拉张力源是中国东部地幔软流圈自西向东(或东南)的蠕动流、岩石圈本身的陆亮(厚)到洋壳(簿)的扩张力、岩石圈的局部对流引起的侧向扩张及对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挤压力源则是菲律宾海大洋岩石圈向  相似文献   
13.
毕华  谭克仁 《江西地质》1996,10(1):3-12
以往许多学者习惯于将造山作用与造盆作用分开来研究,且认为赣北庐山-鄱阳湖仅在第四纪形成,笔者通过对庐山及其中鄱阳湖地区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及其本地质特征的分析,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了其造山-造盆作用的特征,即先天条件,临产条件和后天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划分为前震旦纪基础阶段,震旦纪-早二叠世休眠阶段,晚二叠世-早第三纪雏形阶段及晚第  相似文献   
14.
庐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谭克仁 《矿物学报》1997,17(3):291-296
本文简述了庐山隆-滑构造的基本特征。在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底部的顺层韧变带中,把前人的断层构造砾或沉积成因的巨厚层状变质复成分砾岩,自上而下分离出三层砾:上部砾、中部砾、下部砾。其中上部砾为断层构造砾;中部砾不是砾,而是构造分泌物;下部砾为沉积底砾。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研究区早元古代星子群与中元古代双桥山群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庐山运动”,其活动时间为2200~1800Ma,这可以与华北及华南其它地区同时期的构造运动相对比,但庐山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弱,表现为以垂直隆升为特色的造陆运动,它曾使研究区早元古代晚期至少遭受过长达200Ma(1800~1600Ma)的风化、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现象之一,通过对海南省温泉旅游开发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影响海南温泉品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海南温泉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功能单一,缺乏温泉文化品味,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海南温泉旅游应该根据区位条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在开发中要挖掘温泉医疗的保健价值;要注重温泉旅游设施的配套和建立完善的温泉检验检疫体制.  相似文献   
16.
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的三条富碱侵入岩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南部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分布有三条富碱侵入岩带,它们是拉配泉-伊吞布拉克富碱侵入岩带、别里赛-阿布拉斯富碱侵入岩带及盖孜-塔什库尔干富碱侵入岩带。前两条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期,后一条岩带为喜山期,是我国最年轻的一条富碱侵入岩带。富碱侵入岩带的厘定,可认识本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设想的提出 在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史上,关于研究目的的认识,尤其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类。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其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法,它强调恢复和阐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形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所以采用归纳法为主。最流行的理论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探索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 源构造是在深部物质减密区之上由独特的内生作用产生的圆形穹丘,面积100至1500-2000平方公里[1986,周裕藩译]。它具有重要的成矿学意义,控制着矿结和矿田的位置,是预测活化区矿床的判据之一。赣北地区位于东南地洼区与华中地洼区相邻结地带,其中在德安彭山、修水香炉山、景德镇高台山、婺远珍珠山、横峰灵山、上高蒙山、宜春雅山,安福浒坑等地分布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隆起构造,为地洼阶段剧烈期地壳活动的产物,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毕华 《地质与勘探》1990,26(9):12-16
本文将彭山隆起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特征与源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诸标志相比较,初步认为彭山隆起构造为源构造;另外本文还简述了彭山源构造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后造山碱性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新疆地区碱性花岗岩分布很广泛,可以划分出十条岩带,它们主要分布在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及隆起区,与板块缝合线、深断裂密切相关,并与蛇绿岩和陆相火山岩相伴生。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本区碱性花岗岩的形成是紧随造山运动之后发生的,属于后造山花岗岩。因此,它们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岩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微量元素特征等均与非造山花岗岩(A 型花岗岩)有一定的区别。在一个地区有这么多后造山碱性花岗岩分布,国内外并不多见,这是新疆地质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