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池养条件下军曹鱼仔鱼的消化道内容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镜解剖观察的方法对池塘培育的1-20日龄军曹鱼仔鱼消化道内容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仔鱼于2日龄开口,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及枝角类;在2~20日龄阶段,桡足类在军曹鱼仔鱼食谱中占据主要成分;从13日龄开始摄食虾、蟹类幼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两个阶段的食物选择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医疗气象预报方法及其预报自动化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黑龙江省医疗气象预报方法的研究情况。对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出气象要素与这几类疾病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医疗气象数值预报方程和相应的微机自动化处理系统,只需将气象预报要素值输入计算机,就会自动计算和显示出各个疾病的预报指数,并自动编辑出文字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许氏平鲉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 (Hilgendorf)消化 道短,具有肉食性鱼类的典型特征。 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和肛门。口咽 腔上皮为复层上皮,上皮内有味蕾分布。咽后消化道的管壁可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 、肌层和浆膜层。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粘膜层上皮。食道为复层上皮,部分区域具有由单层柱 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突起。胃Y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贲门部和盲囊部都具有发达 的皱襞和胃腺,胃幽门部无胃腺。小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小肠绒毛发达。小肠与直肠连 接处有瓣膜。直肠粗短,其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越冬期饥饿对大黄鱼消化系统的影响,采用解剖及组织学显微与亚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象山港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越冬前后消化道及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大黄鱼越冬后肝脏重比越冬前显著下降(P<0.05),肝指数(HSI)比越冬前极显著降低(P<0.01)。显微观察显示,越冬后食道皱襞高度显著增高(P<0.05),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减小(P<0.01)。胃黏膜下层厚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增加(P<0.01),肌层厚度在越冬后显著减小(P<0.05);胃腺细胞越冬后收缩,间隙变大。越冬前,前肠绒毛间隙小,越冬后,前肠绒毛间隙变大,上皮细胞层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前肠杯状细胞长径在越冬后极显著变小(P<0.01);中肠的皱襞高度和管腔直径在越冬后显著减小(P<0.05),皱襞宽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减小(P<0.01),浆膜厚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增大(P<0.01);后肠杯状细胞长径和短径在越冬后极显著减小(P<0.01),浆膜厚度在越冬后显著增大(P<0.05)。越冬前,肝脏内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滴较多;越冬后,肝脏内肝小叶分界明显,肝细胞内脂滴减少。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越冬前肝细胞内脂滴小而数量多,细胞核周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越冬后脂滴变大、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周围粗面内质网亦减少。研究表明,养殖大黄鱼幼鱼越冬后消化道及肝组织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肝脏中脂质被消耗,肝细胞蛋白合成作用减弱。建议在越冬后加强对大黄鱼的投饲管理,促进消化道及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苏倡  刘艳  蒋鑫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2019,50(4):886-893
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因其高营养价值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利用仿刺参加工下脚料,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复合蛋白酶解法提取仿刺参消化道多糖,研究了酶解温度、时间、pH及加酶量对仿刺参消化道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仿刺参消化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DEAE-sepharoseFastFlow层析柱对多糖进行纯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及核磁共振(13C, 1H谱)对多糖的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在pH 7,加酶量1.2?104 U/g,温度60℃酶解6h;利用Sevage法脱蛋白提取得到的仿刺参消化道多糖纯度均一,效果最佳。通过FT-IR结果判断其为糖类化合物,含有β型葡萄毗喃糖苷键;利用气相色谱确定该多糖主要由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六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32.86︰14.56︰1.66︰0.78︰10.43,其中岩藻糖的含量最高;核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仿刺参消化道多糖含有β型毗喃已糖,且主要是以l, 4-糖苷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7.
综述国内外甲壳纲十足目动物成体消化道、消 化腺结构以及幼体消化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及今后的研究 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探测消化道癌症死亡率空间聚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研究区分村4种消化道癌症死亡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描述癌症死亡率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测病例在空间上存在的聚集性热点,为进一步开展环境和人群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基本的图层Voronoi处理技术以及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空间热点探测的方法,通过绘制空间自相关系数图,描述不同空间尺度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自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结合空间探测技术和癌症死亡率分布特点,确定空间探测的合理参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消化道癌症在研究区的空间聚集热点进行探测。结果发现,研究区在4300m尺度存在有意义的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探测到3个消化道癌症高值聚集区,共58个村,每个聚集区平均人口在3万左右。3个聚集区癌症粗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聚集区和该县平均粗死亡率。空间热点的探测与分析,引入空间权重矩阵的概念,弥补传统统计学缺乏空间信息和空间关联的缺陷,为引起消化道癌症高发的危险因素探寻提供线索,是传统统计学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条斑星鲽消化系统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d,day post hatching,dph)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消化道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3~15℃,7dph的仔鱼开口时,消化道已经分化为口咽腔、食道、肠和直肠,消化器官肝脏和胰腺出现。从7dph到14~17dph(卵黄囊消失)为混合营养期,形态上肠道进一步弯曲、盘旋;功能上中肠空泡样结构和后肠嗜伊红颗粒的出现,预示着肠上皮细胞在胃功能成熟前有吸收蛋白的作用。形态学上胃以及幽门盲囊的分化出现在26~29dph,与稚鱼刚开始附底的时期相吻合。而功能性胃的分化则出现在35dph左右,与稚鱼变态期相一致。条斑星鲽作为中国新近养殖品种,关于其早期发育的报道还是空白,作者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鱼种的商业化养殖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同时也为海水鱼类早期营养和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梭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淑华  李玉和 《海洋学报》1990,12(4):484-486
梭鱼消化道粘膜上皮扫描电镜的研究,揭示了梭鱼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形态特征,这与其食性(浮游生物、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密切相关,同纯草食性和纯肉食性鱼类的消化道粘膜上皮相比较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