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东北地区夕阳产业地域划分及其振兴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夕阳产业地域(Old Industrial Area)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一种地域现象。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夕阳产业地域形成的背景及其相关机制;根据夕阳产业地域特征,建立划分夕阳产业地域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划分方法,将东北地区34个城市经济区进行分类,得出抚顺、本溪、阜新、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七台河、辽源等10个夕阳产业地域;并根据夕阳产业地域形成的根本原因,从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提出夕阳产业地域振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 (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 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 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 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 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鲁奇  黄英  孟健  王国霞  李娟 《地理科学》2005,25(6):655-663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