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2016年5月和11月在日照潮下带海域进行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0种,其中环节动物门30种,节肢动物门16种,软体动物门8种,其他类群6种。春季优势种为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扇栉虫(Amphicteis gunneri)、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和醒目云母蛤(Yoldia notabilis);秋季优势种为绒螯近方蟹(Hemigrapsus penscillatus)、索沙蚕科(Lumbrineriiae)1种、哈氏美人虾(Callanssa harmandi)和长鳃树蛰虫(Pista branchia)。春、秋两季平均密度依次为96.83、112.63 ind./m2;平均生物量依次为6.21、14.75 g/m2;平均种类多样性指数依次为1.45、1.66;平均丰度指数依次为0.40、0.44。综合聚类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春、秋两季均可划分为4个群落,且群落结构均已受到严重扰动。BIOENV分析表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溶解氧、亚硝酸盐、油类和重金属砷;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影响生物量和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水温、pH、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铜。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历史调查资料相比,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总物种数目、平均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建勇 《探矿工程》2005,32(4):20-21
介绍了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取样及检验的数理统计学原理,现场材料检验的取样方法,并以水泥、骨料、钢筋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源数据将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得到格网的单元数据,为区域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和地震灾后快速评估提供较为详尽的建筑物格网数据支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为例,在数字城市建筑物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建筑物数据等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读和更新建筑物图斑,再通过外业调绘、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建筑物进行验证调查,得到完整的单体建筑物数据.最后再通过GIS软件的空间运算赋值,得到500m×500m的建筑物格网数据.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到的平罗县空间化建筑物格网数据,能够更真实地表达建筑物空间分布特点,对破坏性地震的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以及应急救援决策部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峡冬季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 年2 月—2010 年3 月的调查数据, 探讨了冬季渤海海峡及其附近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体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表层水体中TA、DIC 和HCO3- 的浓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海峡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分布趋势。西南部出现的高值区, 与该区域靠近莱州湾, 受莱州湾水体污染影响有关。调查海域TA 与表层水的温度相关性明显, pH 与叶绿素的相关性较高。水温和Chl-a 浓度是影响水体中无机碳体系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 水温对HCO3- 的影响要明显强于DIC。海峡南北两侧水体交换的差异, 是导致海峡南部东西两端无机碳体系各参数监测数值的差异明显大于海峡北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冰楔假型是反映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标志,其蕴涵的气候地层信息对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黄土高原北缘中部环江T1阶地上新发现的冰楔假型群特征的研究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显示这些发育在冲积砂砾石中的冰楔假型的充填砂体的年代为 (30.01±3.31) ka B.P.,形成环境推测当时的年平均地温比现今要低17.7 ℃。该冰楔假型的发现也为末次冰期阶段性冻土南界的位置和变迁提供了证据。另外,据冰楔与阶地冲积物的关系推测,在冰楔形成的冰冻期河流阶地的堆积缓慢甚至停滞,在(28.64±3.13) ka B.P.之后的气候温暖期河流快速下切、T1阶地形成。这为河流阶地成因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依据,反映了气候波动对阶地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0/2011年冬季渤海黄海北部海冰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2011年冬季的渤海黄海北部海冰特征、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期冀对海冰的防灾减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六盘山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与构造变形的关键部位,其东麓泾河河流阶地是第四纪以来六盘山构造隆升的地貌载体。通过对泾河上游河流阶地的剖面实测,厘定了河流阶地的级序,泾河上游主要发育5级河流阶地T5-T1,不同地段阶地的形态类型不同,柳树沟T5、T4和T3为堆积阶地,T2和T1为基座阶地,高家山均为侵蚀或基座阶地;利用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并与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对比,建立了河流阶地的年代格架,T5-T1年代分别为541 ka B.P.、477 ka B.P.、279 ka B.P.、60 ka B.P.和8 ka B.P。阶地的形态类型、形成年代与气候阶段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泾河上游河流阶地以构造隆升驱动为主,气候变化影响为辅;541~279 ka B.P.期间柳树沟地区为堆积区,堆积速率为0.31 m/ka,而高家山为构造隆升区,河流下切速率为0.37 m/ka,堆积速率与侵蚀速率基本一致,说明T5、T4和T3阶面上较厚的砾石层是六盘山隆升的相关沉积;279 ka B.P.时期由于六盘山快速隆升驱使山前柳树沟地区由堆积区转为侵蚀区,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造成T2、T1平均下切速率增大为1.13 m/ka,这次地貌转换事件是在青藏高原扩展隆升的背景下六盘山向东挤出隆升的结果。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以面积和体积扩张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峡冬季无机碳的立体分布特征及其源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对渤海海峡3个断面39个站位表层、10 m层和30 m层水体中盐度、水温、叶绿素a以及无机碳等参数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该季节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及源汇变化状况,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渤海海峡水体中各水层溶解无机碳(DIC)及其组分浓度分布较一致,其中DIC及HCO3-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均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梯度降低的趋势,且受温度影响明显;二氧化碳分压[p(CO2)]则表现出与叶绿素a含量成明显负相关的分布特征;位于渤海海峡东部的H断面垂直方向上,由于受黄海、渤海水团在海峡中部交汇混合形成的水体紊流影响,DIC及其组分在断面中部等值线分布较两边曲折。冬季渤海海峡表现出明显的源、汇分区分布特征,整个调查区海-气二氧化碳通量为3.52 mmol/(m2·d),表现为大气CO2的弱源。冬季流经渤海海峡的DIC通量约为(130±2)×103 mol/s。  相似文献   
19.
王建勇 《探矿工程》2005,32(2):23-24
介绍了如何在事前监控及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以及钻孔灌注桩事故处理的常用方法和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震专题图在地震应急方面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开发一套能够在地震应急中快速成图的软件,使得没有任何GIS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也能够通过简单的人机交互,快速产出地震应急专题图件,从而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