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包尔汉图 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以往工作大多集中在岛弧侵入岩和东段白乃庙群火山岩,岛弧西部包尔汉图群火山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出露较完整的包尔汉图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Lu 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完善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演化的认识。包尔汉图群火山岩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列,其中英安岩获得锆石U Pb年龄为447. 3±2. 5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组成上,火山岩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Ti元素,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类似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基性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遭受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熔融产物,并可能有大洋沉积物的加入;而中酸性火山岩偏低的Nb/U值(1. 45~3. 63)和明显亏损的锆石εHf(t)值(+2. 2~+11. 0),显示其源区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新生基性下地壳。结合前人资料和新近研究成果,中酸性火山岩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集中在1637~839 Ma,佐证了包尔汉图岛弧可能存在与华北板块北缘具有亲缘性的前寒武纪陆壳基底,表明早古生代兴蒙造山带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即古亚洲洋以陆缘弧形式向华北北缘俯冲,形成了包尔汉图 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变质基底杂岩中发育火成碳酸岩侵入体,呈似层状侵入于米兰岩群和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中。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45%~90%)、透辉石(15%)和含量不等的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可见少量金云母、方柱石,矿物组成较为简单。常量元素中Fe、Mg、Mn、Ti、P等元素低于世界已知幔源碳酸岩10个数量级之上,而Si、Al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 并且稀土总量仅为(25.74~63.01)×10-6,锆石Th/U比为0.04~0.36。上述特征明显有别于幔源成因的碳酸岩,可能指示米兰岩群大理岩在古元古代的深熔作用,即由米兰岩群中的大理岩在古元古代深熔作用条件下形成。挑选其中的锆石利用U Pb SHRIMP法测年,获得年龄为(1 931±18) Ma。该碳酸岩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壳源碳酸岩的成因类型,也暗示塔里木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基底变质岩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过深熔作用和混合岩化,是塔里木克拉通对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汇聚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兴蒙造山带中段二连-东乌旗地区发育一条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带,代表了碰撞后伸展背景,前人研究多认为其形成于早二叠世中晚期,本次在苏尼特左旗洪格尔地区新识别出晚石炭世(302±1 Ma)碱性花岗岩,与区域上其它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共同构成了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带,表明区域上存在晚石炭世(301~303 Ma)和早二叠世(272~290 Ma)两期碱性花岗岩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4.
达来庙岩体出露于内蒙古苏左旗北部中蒙边境一带,是二连-东乌旗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研究可有效丰富对兴蒙造山带北缘构造演化的认识.野外观察、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由中部的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边部的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侵位年龄为301.2±2.1 Ma(MSWD=1.2,2σ).岩体总体上具有富硅、贫铁、弱过铝质的特征,但中细粒花岗岩相对富钠,中粒花岗岩钾含量则明显升高.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Pb,亏损Ba、Sr、P以及Nb、Ta等高场强元素,不过中粒花岗岩重稀土更加富集,Eu负异常也更显著.岩体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 6~0.707 5,εNd(t)=0.08~2.77,εHf(t)=4.70~11.50.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达来庙岩体为幔源物质底侵形成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成因类型为I型,但具有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岩体产出于造山晚期挤压隆升向陆内拉张的过渡阶段,其侵位指示了晚石炭世兴蒙造山带北缘构造应力场从挤压向拉张转变的具体时限.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北柳图庙幅(K49E011021)1∶50 000地质图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 2019–01)和行业的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50 000矿产调查工作资料,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对构造及岩性边界不断验证和完善,最终绘制成图,是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乃庙地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成果图件之一。图件详细填绘了白乃庙岛弧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对志留系、二叠系、白垩系等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区内侵入岩划分为4个期次,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构造演化序列。图幅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含有3个非正式填图单位、10个正式地层单位、4期岩浆事件和2期构造变形,以及176个样品的岩石全分析数据,10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28.9 MB。该图幅细化了北侧温都尔庙构造带向南侧俯冲过程形成的白乃庙岛弧带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最新示范性成果,对温都尔庙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后续该区域的地质调查工作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该图幅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幅开展智能化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试点图幅,首次实现了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流程智能化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16.
拉萨地块上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 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达过和马跃乡地区的多尼组火山岩主体为酸性岩, 包括少量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基性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多尼组中基性岩具有高的Cr (平均为184×10-6) 和Ni (平均为43×10-6), 富集强不相容性元素Rb、Th、U, 而亏损Nb、Ta、Ti的特点, 显示明显的弧火山岩成分特征, 可能来源于具有较厚陆壳背境下的大陆边缘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而酸性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K2O、K2O/Na2O以及低的Mg# (最大值为32.4),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以及Th、U、LREE等, 具有很高的Rb/Sr (1.06~4.47, 平均为2.73), 并且与拉萨地块南部林子宗群酸性火山岩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图曲线, 表明多尼组酸性岩与中基性岩可能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 前者很可能来源于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对两个酸性岩样品中锆石的U-PbLA-ICPMS定年, 分别获得了116±1Ma和115±1Ma的年龄值, 显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该地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两种可能性, 其一是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向南俯冲导致了该火山岩的产生; 其二可能是早白垩世该地段的构造伸展作用导致加厚地壳的广泛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 并伴随陆下地幔的熔融事件产生的少量中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王树庆  辛后田  张永  刘文刚 《地球科学》2022,47(4):1295-1315
内蒙古二连-东乌旗地区发育一条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带,代表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伸展背景.本次工作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红格尔(302±1 Ma)、祖横得楞(~299 Ma)、那仁宝力格(301.7±1.4 Ma)等地区新识别出了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野外露头及镜下观察可见其中有钠铁闪石和霓辉石等典型碱性暗色矿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  相似文献   
18.
孙立新  任邦方  王树庆  许新英  张云 《地质学报》2018,92(11):2167-2189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地块前寒武纪岩系由宝音图群和片麻状花岗岩等组成。锡林浩特地块~1.4Ga片麻状花岗质岩石的发现为古老地块提供了佐证,但其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不清。苏尼特左旗地区中元古代花岗岩主要由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成。4件样品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373~1399Ma,属中元古代中期。片麻状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K2O/Na2O比值>1和过铝质等特征,并且稀土总量高、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且重稀土亏损,属于A2- 型花岗岩。总体具有弱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全岩εNd(t)除一个样品为负值(-0.2)以外,均为较小正值(+0.3~+1.0),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 为1.88~1.97Ga,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0.8~+11.1),tDM2 大多介于1.45~2.17Ga之间,表明主要源于古元古代末期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区域上~1.4 Ga钾质花岗岩类的广泛出现表明为一次陆壳伸展作用引发构造岩浆事件,它是对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响应,锡林浩特地块中元古代(~1.4Ga)A- 型花岗岩的发现表明中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和锡林浩特地块同处于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兴蒙造山带中段锡林浩特跃进地区出露一套石炭纪侵入岩,具有类似岛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这套侵入岩形成时代为310~330 Ma,属于石炭纪中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跃进侵入岩属于钠质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范围为0.86~1.17,大多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系列;样品均具有较高的Mg#值,范围为47.5~55.8;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跃进侵入岩具有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稀土总量较低(3.62×10-6~172.33×10-6,平均值为118.33×10-6),具有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La/Yb)N大于1,范围为2.48~9.44,重稀土分馏较弱,(Gd/Yb)N范围为1.19~1.96,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值0.70~1.04).跃进侵入岩均具有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176Hf/177Hf范围为0.282 651~0.282 870,εHf(t)均为正值,范围为+2.0~+9.9,地壳存留模式年龄TDMC范围为829~1 536 Ma,集中于900~1 200 Ma;(87Sr/86Sr)i范围为0.703 7~0.704 8,(143Nd/144Nd)i范围为0.512 320~0.512 401,εNd(t)均为正值(+2.1~+3.6),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2较集中,为新元古代(793~918 Ma).跃进侵入岩是在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的背景下,由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新生基性下地壳物质,在俯冲流体及岛弧基性岩浆的共同作用下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石炭纪中晚期兴蒙造山带中段仍然存在板块俯冲,古亚洲洋并未关闭.   相似文献   
20.
东乌旗乌拉盖地区出露一套早古生代辉长闪长岩,为兴蒙造山带北缘二连-东乌旗早古生代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对兴蒙造山带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显示岩体年龄为499.6±1.2 Ma,为二连-东乌旗地区出露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具有中等的Si O2含量(51.60%~54.28%),富铝,贫铁、镁,全碱及钾含量较低,属钙碱性岩浆系列;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Eu正异常(δEu=1.03~1.34),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平缓的右倾型。辉长闪长岩同位素组成比较亏损,(~(87)Sr/~(86)Sr)_i=0.704 5~0.704 7,εNd(t)=+2.71~+4.17,εHf(t)相对εNd(t)明显偏高,为+10.8~+18.7,存在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乌拉盖辉长闪长岩是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沿苏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北俯冲的产物,岩体形成于俯冲作用的初始阶段,源区为受到俯冲物质交代的地幔楔,交代物质以板片熔体为主,流体交代为辅,无明显沉积物加入,后期由于弧后拉张、贺根山洋盆打开与主体岛弧带脱离,最终形成了与俯冲带彼此分隔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