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质记录、历史文献和器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在万年、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当时自然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分析了当代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主要特点.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为研究黄土高原环境效应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甘肃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及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近40年甘肃黄土高原区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全区一致,区域内相关性很好.(2) 时间演变规律上,土壤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下降的趋势.(3)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变化阶段性明显,年际变化具有3~5a的振荡,4a周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定西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定西市近50年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西市具有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热量分布差异大、降水少变率大、光热水匹配基本合理等特点.根据其气候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蚕豆气候生态条件及适生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蚕豆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蚕豆气候产量模式,采用气候变量进行EOF分解分析,确定蚕豆种植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出蚕豆5类适生种植气候生态区,并提出甘肃蚕豆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甘肃空中水汽含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毅荣 《气象科技》2005,33(5):424-428
为揭示甘肃空中水汽的时空演变,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和计算Petitt变点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大气中水汽含量在近40 a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水汽变化存在4个敏感区(空间型),东部、西部是最敏感地区,中部敏感程度次之;在时间变化上阶段性明显,1977、1987年发生突变,1977年之前呈明显下降趋势,1977~1987年间波动,1987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小波分析表明水汽变化存在2~4 a为主的振荡,20世纪70年代以前变幅大,80年代以后变幅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土高原汛期降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土高原汛期降水40a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汛期降水异常有3个敏感区,各敏感区异常降水存在明显的阶段,存在3—5a、8a左右的年际振荡和16—20左右的年代际振荡,3—5a的周期最明显;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猛然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春季气温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张定全  王毅荣 《高原气象》2005,24(6):898-904
利用黄土高原4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春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春季气温变化存在3个特征区域;在1991/1992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突然转暖,突变之前气温以负距平为主,突变后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代中期最冷,1990年代后期最暖;且存在2年、3年和5~6年周期振荡,3年周期振荡最显著。春季逐月气温空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全区一致,各月气温以升温为主,1990年代最为明显,升温速度最大区和年际变化幅度最大区主要在黄土高原中部,准5年为主的年际振荡和10~12年年代际振荡在月气温变化中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空中水汽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1961-2000年的水汽压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和计算Petitt变点等方法,分析了40 a甘肃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水汽变化以全区一致为主,呈上升趋势,1987年突变后更加明显;西部水汽上升明显于东部,在1978年后更加突出;水汽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季水汽变化差别明显,其中夏季线性增加的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两季线性斜率接近于0,增减趋势不明显;水汽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主要在黄河附近;水汽变化以2~4 a振荡周期为主;水汽含量变化与青藏高压和赤道太平洋海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土高原区域性暴雨时空变化及碎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毅荣  林纾  张存杰 《高原气象》2007,26(2):373-379
利用黄土高原51个测站40年日降水资料,采用REOF分析、小波分析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区域性暴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域性暴雨事件趋于减少,过程雨量加大;区域性暴雨频数演变存在4年和7~8年的振荡,以4年周期为主;在1977年区域性暴雨事件出现突变性减少,相应的短周期减弱、长周期加强。分析表明,区域性暴雨事件骤减与500 hPa高度、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位置关系密切;与区域性暴雨事件伴随的全区降水量存在6个空间型,各型暴雨雨量异常具有客观碎形(分形)特点,其中黄土高原西北部和东南部暴雨雨量异常偏多的分维数值较小,在黄土高原中部分维数值较大,反映出黄土高原中部暴雨异常偏多的非线性机制最为复杂,而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典型半干旱区水热变化及其土壤水分响应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利用黄土高原典型半干旱代表区68 a(1937-2004年)降水、气温资料和34 a(1971-2004年)土壤湿度资料,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水热变化及土壤水分响应。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近70 a中气温以下降为主,3-6月降水存在显著增多趋势,气温、降水倾向具有明显时段差异。干旱年份或少雨时段长周期振荡加强、短周期衰减;相对冷的时期气温振荡周期明显,反之不明显。干旱是该地区土壤的基本气候特征,生长期土壤水分波动式下降,蓄水期土壤水分波动式上升,总体上以下降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土壤水分较好,80年代土壤水分较差,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转好。土壤水分对短期降水变化、降水气温气候变化及短周期振荡都存在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