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透明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透明度(Zsd)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光学参数.本文针对南黄海海域,面向MODIS传感器校正了Zsd遥感反演模型,进而利用MODIS近20年(2002-2020年)数据分析了南黄海Zsd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显示:建立的Zsd反演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决定系数为0.91,均方根误差为1.69 m,平均相对误差绝...  相似文献   
13.
浮游植物是全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着海洋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因此具体量化分析浮游植物各群落结构的生物量对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而了解全球初级生产力极其重要。本文基于2016年与2018年4个渤海航次的实测遥感反射率数据和实测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浮游植物色素数据,通过CHEMTAX (CHEMical TAXonomy)方法将HPLC色素数据转化为相应藻种浓度数据,其中硅藻、隐藻、蓝藻与绿藻对总叶绿素a的占比较大。结合奇异值分解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近海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浓度的反演模型;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隐藻、蓝藻和绿藻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均在0.70及以上,硅藻R2为0.44(p均小于0.001),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浓度反演模型的中值误差ME各为44.81%、45.34%、51.20%和62.80%。随后,将模型应用于国产HY-1C/D卫星海洋水色扫描仪COCTS ...  相似文献   
14.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对了解海洋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种浮游植物种群生物量的研究,可以掌握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航次实测色素数据,利用CHEMTAX方法获取近海水体硅藻浓度信息,分析实测硅藻浓度数据的空间分布状态。对高斯模型中心波长和半波宽参数进行优化,结合高斯模型分解获取的高斯峰值,分析其与硅藻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遴选相关系数较高的高斯峰值。利用不同数学函数,开展高斯峰值与硅藻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构建研究,并结合精度指标(决定系数R2,中值误差ME)判定各数学函数模型的硅藻浓度反演精度,以提出最优的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实测硅藻浓度整体上呈现出近岸高,离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及长江口附近;(2)硅藻浓度反演模型精度较高,通过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决定系数为0.79,中值误差为49%,p值小于0.001,该模型为后续开展卫星遥感反演硅藻浓度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