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1.
白彦芳 《青海气象》2007,(3):78-80,73
2007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6月上旬东部农业区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8月下旬全省首次出现入夏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省1961-2004年冬季共44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冬季是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偏暖幅度最大的冬季。本用冬季累计积雪量、500hPa环流形势、500hPa高原指数、500hPa副高面积指数等分析了形成这种大幅度偏暖的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反演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1982-200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江源的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状况趋于变差或基本不变;20世纪90年代,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植被状况趋于恶化;与降水量相比,植被长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植被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青海省196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以198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段,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1961-1987年时段和1988-2007年时段青海省植被类型;依据CO2倍增时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CO2倍增时青海省植被类型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每个阶段的植被类型都是朝着暖干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气候暖干化的发展,植被类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在天气预报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预测方法没有涉及到图形处理。在对方法、原理及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重新编写了程序的头部、中部、尾部语句及子过程调用函数。经多次调试试验,实现了入口资料调用灵活、多变、计算模拟结果屏幕显示等,提高了预测方法的整体实用性和预测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检验得知: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降水的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在利用最新研制的“青海省气象台干旱实时监测评价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干旱指标对青海省历年的春季、夏季、春夏季的旱情作以统计、对比分析,找出三种干旱指标统计结果的差异,以便在青海省干旱实时监测评价业务应用中有一个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彦芳  朱西德 《青海气象》2005,(2):63-64,58
2004年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比2003年偏低0.3℃,位居1961年以来第六个高温年。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8.3mm,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偏多,冬、夏季与历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除海西西部及祁连、玉树等局部地区降水偏少外,省内其余大部偏多或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18.
1 基本气候概况 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洪水及长时间连续的降水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对青海省道路运输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但黄河上游地区丰沛的降水和来水缓解了水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龙羊峡库区蓄水水位、蓄水量均创下闸蓄水19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13年4月9日青海特强沙尘暴天气前期的增温现象、高空环流特征、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物理量的诊断等分析,找出了特强沙尘暴出现前具备的气候背景、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和对流指数(Ky)以及理查逊数(Ri)等稳定度指数特征,这些分析结果将对今后青海沙尘暴天气的预报、预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海红  戴升  史津梅  裴少阳 《气象》2000,26(10):53-55
对 1 98 0~ 1 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 1 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 1 999年 9月 9~ 1 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 ,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