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1.
北半球50hPa多年月平均经向剖面上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瞿章  陈芳 《高原气象》1989,8(4):345-350
我们根据1965年1月—1984年12月共20年平均的50hPa高度场资料作出的沿各经度的纬度-高度时间剖面图和逐月纬间高度梯度值表,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50hPa上从冬到夏的季变,北带(60—90°N)和南带(10—30°N)中最早的时间都在3—4月,这比中带(30—60°N)各经度上和北、南带其余各地区完成季变都要早一个月。 2、50hPa上从夏到冬的季变,北带最早,大多出现在7—月,少数出现在8—9月;中带全在8—9月完成季变,南带更晚些。显然北带早于中带,中带又早于南带。 3、北半球平流层50hPa的季变,从冬到夏是来自极地和赤道两个方向共同发动的,而自夏到冬,其发动方向仅来自极地。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平流层环流与亚洲夏季风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东  瞿章 《气象学报》1991,49(2):244-248
季风是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某些特性在局部地区的特殊表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是全球性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关于季风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对流层。而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平流层的季节变化往往早于对流层。本文对本世纪70年代亚洲夏季风强年和弱年的平流层环流及其季节变化作了对比分析,指出:亚洲夏季风强弱与平流层环流有密切联系。弱季风年前冬(11—4月)50 hPa绕极地的西风环流偏强,季节变化开始得晚,但完成得早。50与  相似文献   
13.
准地转三层模式天气值预报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震潮  瞿章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57,28(2):141-156
作者首先根据温度局地变化的分析说明三层模式常常是必要的。然后作者用较普遍的准地转三层模式,试算了大范围高空温压场的倾向。所计算的是乌拉尔阻塞流型发展关键时刻的例子。作者的计算结果说明这种阻塞流型形成的预报必须使用三层模式,主要是因为与阻塞流型中高、低压切断有关的负变高,只有使用三层模式才报得好。根据三层模式的公式,作者并求出大范围天气系统发展的规则:即冷(暖)平流向上增强(减弱),那末等压面的位势高度升高(低槽减弱、高压脊加强);冷(暖)平流向上减弱(增强),那末等压面的位势高度降低(低槽加强、高压脊减弱)。也就是说,—舵所接受的暖平流使脊加强,冷平流使槽加深这规则是有条件的。作者还指出风场的逼近的需要和困难。特则是现有高空风观测和电码难以直接用来计算辐散。在计算方面作者给出了一个对 Poisson 方程适用的成群放松的格式。  相似文献   
14.
以蔡启铭同志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和云物理学代表团一行4人,于1982年5月20日到6月11日在加拿大共考察访问了23天。代表团首先在渥太华参加了加拿大海洋和气象学会1982年年会,并应邀宣读了三篇论文。然后赴蒙特利尔、多伦多、阿尔贝他省的埃德蒙顿市和红鹿镇,分别访问了加拿大环境部大气过程研究所、麦吉尔大学气象系及天气雷达站、多伦多大学气象系和约克大学、阿尔贝他省科学院大气科学部和阿尔贝他冰雹研究基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平流层各高度场谐波分析的若干基本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北半球30,50和100hPa等压面上各纬圈各月的1—3波振幅作了计算。分析表明,无论是30,50或100hPa,也无论是1,2或3波,从分纬圈看,其振幅都从低纬到高纬增大,并以50—70°N振幅为最大。从分月看,冬季月份的振幅都是5—10倍地大于夏季月份。无论从分月或分纬圈看,波1加波2的振幅占波1—4总和的主要成份,尤其是波1。夏季不仅对流层100hPa在30—40°N出现最大值带,而且50和30hPa的1波和50hPa的2波,也出现次大值带,这使人联想到青藏高压夏季在平流层内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我们用平流层各波振幅的减增来表征由冬到夏或相反的转变,那么前者的转变在3到4月,后者一般在8到9月,这样平流层的季变比对流层季变要早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瞿章 《气象学报》1956,27(2):101-112
作者应用苏联模尔塔诺夫斯基学派的观念,确定了东亚超极地轴(喀拉流超极地轴和泰米尔超极地轴)大型天气过程的各个位相。所用的材料是十个冬季(10—3月)中造成我国剧烈降温的17次超极地轴过程。作者并指出了喀拉海超极地轴的过程与全国性剧烈降温的系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及其附近地区34个站25年以上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本区多年平均的年、月、旬降水(变率)特征。指出本区的部份地区有初夏旱、伏旱和秋雨现象;本区的月降水变率远大于年变率,而旬降水变率又大于月变率,特别强调了在盛夏和秋雨期,主要产流区各月都有一个高变率中心。这些都给水文、气象预报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75年8月2日降雹实况和雷达强回波路径,指出在我国西北平凉地区盛夏季节里存在着从南向北移动的雹暴。这种路径雹暴在国内很少见,而在北美大陆则属常见。文中把北移雹暴与有代表性的南移弱雹暴(1977年8月27日)进行了比较。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环流背景、大气温度层结特征、云中正负温度层及其比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瞿章 《气象学报》1964,34(2):242-247
Кибель和Charney曾引进过特征尺度来讨论大气运动方程的简化问题。对于水平运动的特征方程有:这里的符号和气象学中常用的相同。其中S依照Charney的定义,是波动的槽和脊之间的平均距离(即半个波长)。第一项的特征系数R代表v/S同柯氏力f之比;第三项的  相似文献   
20.
平凉地区雹云回波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肃省平凉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高原,著名的六盘山山脉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一般在1350—1950米之间,为沟壑起伏的黄土塬,是我国的多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