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609篇
海洋学   250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为管道工程勘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纵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具有工作量大、自动化水平低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油气管道纵断数据提取程序,实现油气管道中线高程点加密、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纵断数据提取、里程和角度计算等功能,并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该系统具有易操作、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大幅度提高了油气管道纵断面测量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管道检测、探测、铺设、修复和更新等工程中,非开挖技术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笔者参加的2010年11月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ISTT)在新加坡召开的第28届年会和之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的第12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从国际会议的论文中和研讨会上各国教授的介绍中提炼了非开挖工程方面的发展近况,从管道探测、检测、修复和新材料四个方面入手,简单扼要地阐述了非开挖工程的最新进展.希望对国内非开挖工程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作为非开挖施工的一个分支,定向钻穿越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DN630供水管道定向钻穿越淮河工程为例,介绍了定向钻穿越的技术特点,指出了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素如管道钻进的入土角、出土角、曲率半径和穿越深度等确定方法,并阐述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流程及泥浆配制、钻导向孔、扩孔及管道回拖等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科罗拉多市政公司对地下污水管网系统进行检测评估情况,包括干线、人井、沉淀池等,全面介绍了管网的材质情况、评估进度和费用等。  相似文献   
15.
《岩土钻凿工程》2011,(4):60-6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二线(下简称西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竣工投产。 “总投资约1422亿元人民币的西二线管道项目,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包括一条干线和8条支干线,全长870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石油管道局局长赵玉建说,“管道局作为西二线工程的EPC总承包商,在管道建设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岩土钻凿工程》2011,(5):27-27
北京天环燃气有限公司非开挖分公司与具有百年管道施工经验的德国KARLWEISS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StarlineHPL—G技术应用于本市已运行20余年的东三环(老虎洞-华威桥)800多米高压燃气管线改造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引进国际先进翻转内衬对高压管线进行修复,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非开挖修复技术在高压燃气管道上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及其在北京燃气的应用现状,同时详细介绍了北京天环燃气公司引进德国卡尔维斯(KARLWEISS)starline HPL—G高压翻转内衬技术的过程和试验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项水平定向钻进穿越铺设大直径PE管道的工程出现工期拖延、投入猛增的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各方漠视勘察资料、设计草率、不熟悉水平定向钻进的监理工程师拥有过大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郑贺祥 《地下水》2011,33(3):102+113-102,113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矿产资源、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通过探测的参数变化获得电性局部差异,从而认识被测目标的一种勘探手段.本文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其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实例分析表明,采用非开挖技术铺设城市地下...  相似文献   
20.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042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ree most crucial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are: (1) a large volume of mantle-derived mafic-ultramafic magma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 (2)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crustal contamination, particularly the input of sulfur from crustal rocks, resulting in sulfide immiscibility and segregation; and (3) the timing of sulf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trusion. The super-large magmatic Ni-Cu sulfide deposi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ound in small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except for the Sudbury deposit. Studies in the past decade indicated that the intrusions hosting large and super-large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occur in magma conduits, such as those in China, including Jinchuan (Gansu), Yangliuping (Sichuan), Kalatongke (Xinjiang), and Hongqiling (Jilin). Magma conduits as open magma systems provide a perfect environment for extensive concentration of immiscible sulfide melts, which have been found to occur along deep regional faults. The origin of many mantle-derived magma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ntle plumes, intracontinental rifts, or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Although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sulfide immiscibility results from crustal contamination, grades of sulfide ores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parental magmas, the ratio between silicate magma and immiscible sulfide melt,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sulfide melts and newly injected silicate magmas, and fractionation of the sulfide melt. The field relationships of the ore-bearing intrusion and the sulfide ore body are controlled by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wall rocks.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demonstrat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tectonic settings, and indicators of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 occurring in magmatic conduits which would provide guideline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