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杨陈  翟璐媛 《地震》2009,29(3):117-125
文中应用片法研究了首都圈地区在39.8°~40.4°N和114.0°~115.0°E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分布。 片法主要是针对地震活动分布比较稀疏、断层无法直观识别的地区,用空间扫描的方法,并结合相应的统计检验方法,来评价地震震中分布的线性特征是否显著,从而进一步识别地震断层。 该文选定的研究区域,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共发生了1.0~5.0级地震906次,地震的活动不活跃比较符合片法的应用研究。 将该方法用于所选定区域地震数据的研究表明,其识别能力还是较好的,可以整体上刻画比较真实的地质构造特征。 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实测,且地震活动较低的构造区域,片法是分析其构造分布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震台网统一地震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总体构成、技术系统、产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测震台网现行的统一地震编目工作体系,对统一地震编目产出情况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并与“九五”期间的地震编目产出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后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全面完成数字化之后(2008—2012年)的观测资料,对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中方位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结果看:数字化之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S及MS7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SZ之间存在一定系统偏差;震源深度对震级偏差基本没有影响;震中距对震级偏差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震中距的增加,中国地震随之偏大,尤其以震中距大于105°的地震明显;4象限分布对偏差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MS为第Ⅳ象限出现偏差异常,MS7为第Ⅲ象限出现偏差异常。  相似文献   
15.
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文中对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系统实现省级测震台网与国家测震台网之间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快速通报、汇集与共享服务,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为防震减灾特别是大震应急服务。其主要功能有地震速报数据的采集输入,发送手机短信,IP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存储,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配置管理,WEB服务,地震报警,地震定位和地震分布的图形化展示等。  相似文献   
16.
<正>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1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Engdahl和Hill 23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和DK-1仪)  相似文献   
17.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犕≥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 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 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 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 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 和 DK-1仪)测定的震级,M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B 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 仪或 DK-1仪)或763长周期仪测定,mb 是用短周期地震仪测定。为便于使用和对比,报告中还给出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短周期体波震级 mb 和面波震级 MSZ 。为避免混乱,各种震级之间概不换算。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全面完成数字化之后的观测资料(2008 2012年),对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中方位进行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可知:中国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之间无系统化差异,但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存在一定系统偏差(mB平均偏大0.22);震源深度对震级偏差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浅源地震偏差大于中深源地震;震中距及四象限分布对偏差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地震临界时间丛集的判定方法——时间结构变异诊断方法。把时间结构变异诊断方法运用于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及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特性研究,并按此方法预测了中国大陆未来大震可能发生的时间点。研究认为,时间结构变异诊断法不仅可以用作前震序列和余震序列以及正常震群活动的判断,同时也适用于区域地震活动状态的描述。震例研究表明,时间结构变异诊断法在地震预测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