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4篇
海洋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脾虚湿热型UC的病案资料,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SPSS 26.0、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59首,中药152味,用药频次总计2260次,其中高频药物共24味,排前10位的分别为黄连、党参、白术、蒲公英、陈皮、黄芪、当归、白芍、生地黄、木香。功效以清热、补虚为主,性味以寒、温、平性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胃、肝、肺、大肠经。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对常用药对,其中党参-黄连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5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虚湿热型UC以脾胃为中心,注重调达肝经,畅通腑气。遣方用药以健脾清肠为大法,常以清热燥湿、益气健脾为主,注重气血皆调、通因通用,善用风药,体现出“虚实论治,标本兼顾,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的施治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化痰法对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6 例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祛湿化痰法组方的中药汤剂,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肥胖评价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2组肥胖评价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祛湿化痰法治疗脾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减轻体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朱莹教授基于血中伏火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血中伏火为脾虚血少,继而气机失调、五脏失和,导致阴火内生;而FC病机本在脾胃虚弱,血亏肠燥,并与君相之火偏亢、肺失宣肃、肝失疏泄相关,与李东垣血中伏火理论契合。其治疗本病注重气机升降及津血盈亏,以甘缓益气、和血润肠为总则,重视升清降浊,斡旋气机,并灵活配合滋肾泻心、疏肝解郁等治法,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标本同治的思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确保在辰时灸治足三里、丰隆,巳时灸治三阴交,对照组在辰时、巳时以外的任何时间灸治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30、40次后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LDL-C治疗前与治疗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治疗前与治疗10、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HDL-C治疗后不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温和灸治疗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优于常规温和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