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利用岩石薄片、稳定同位素等资料分析了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Barra Velha组碳酸盐岩的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此类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因环境。研究表明,Barra Velha组碳酸盐岩具有灰泥、球状、灌木状特殊结构组分和内碎屑颗粒,形成了泥晶灰岩、球粒灰岩、灌木颗粒灰岩和颗粒灰岩4种岩石类型。结合前人对球粒灰岩和灌木颗粒灰岩提出的微生物、碱湖和钙华等不同观点的证据材料,提出了综合古地形、流体特征的成因环境观点,认为球粒灰岩和灌木颗粒灰岩赋存的流体环境具有高温、高盐度特征,颗粒灰岩形成在浪基面以上的高能环境,泥晶灰岩形成于浪基面以下的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凝析气田勘探中的古地貌学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埋藏深度大、横向非均质性强、岩层顶面地震反射强而内幕地震反射弱且分辨率低等地震地质特点,充分利用三维地震信息,精细解释了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内部地震反射强振幅、强连续等时界面和碳酸盐岩顶界面,刻画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陆棚边缘高能礁滩体的地貌学特征,建立了碳酸盐岩建隆的地震地质模式。该模式为全面认识该区碳酸盐岩建隆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在该区奥陶系凝析气田勘探、有利勘探区带评价和储量评估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种地层精细定年的新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兰柯维奇旋回在地质历史时期具有相对地稳定性,其在地层中的记录可以作为一认精确的“沉积物种”和辅助的测龄工具。利用小波分析从测井曲线中识别米氏旋回,可以确定地层沉积的持续时间。通过与其他方法定年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它还可应用于其他碎屑岩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5.
西非海岸盆地群的形成演化受非洲板块构造演化和大西洋张裂的控制,总体上可以分为前裂谷阶段、裂谷阶段和后裂谷阶段。沿岸15个主要盆地从北往南可细分为5段,分别为北段盐盆、中段盆地、尼日尔三角洲、中南段盐盆、南段盆地。深水油气田主要发育于后裂谷阶段的上白垩统和第三系海退层序中,以油田为主。在尼日尔三角洲和中南段盐盆的下刚果盆地,所发现的油气田个数及可采储量均比较集中,个数占西非深水油气田总个数比例分别为55%和29%,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为48%和41%。烃源岩主要有裂谷阶段下白垩统的湖相烃源岩,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第三系的海相烃源岩。绝大多数储层为浊积岩储层,类型以深水水道砂岩为主,其次为席状砂储层和砂质碎屑流储层。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其次为构造圈闭,另外还有地层-岩性圈闭,其所占比例较小。盐构造和泥岩塑性变形构造总体上控制了西非深水区大多数复合圈闭和构造圈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库泰盆地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最深的第三系含油气盆地,也是该国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盆地经历了断陷期、拗陷期和反转期三个发育阶段,充填的第三系沉积物厚度达14 km。盆地发育四套烃源岩,其中,中中新统三角洲平原煤和三角洲前缘碳质泥岩是滨浅海区有效烃源岩,上中新统富含碳质碎屑浊积岩是深水区有效烃源岩;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及上新统,平面上主要富集于背斜构造中。综合分析认为,深海平原区上中新统斜坡扇、盆底扇砂岩是下库泰盆地潜在勘探领域,渐新统—下中新统是三马林达复背斜带有利勘探领域,始新统盆地边缘上超尖灭砂体是上库泰盆地潜在勘探领域,始新统—中新统台地生物礁是库泰盆地深层潜在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研究区最新的地震和钻井等基础资料,对东非鲁伍马盆地已发现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伍马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区内烃源岩为裂谷期发育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浊积砂岩,盖层为古近系发育的几套分布广泛的海相泥岩。分析认为构造活动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指出构造相对稳定区,特别是受晚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弱的陆坡区是优先勘探的方向,区块优选应尽量避开通天断裂发育的区域,同时需要重点对区域盖层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对于深水沉积盆地,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因素,有些区域内勘探程度低或无钻井,在此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寻找有利区带,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最迫切的问题。为此,运用无井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对西非某深水盆地进行了研究。地震分频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属性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经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解释分辨率高于常规地震主频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有利于确定含油气储集层边界、估算地层厚度。在无井地区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结果进行相互印证,预测了西非某深水盆地有利相带和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9.
深水沉积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南海北部陆坡区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处理、沿层切片及波形分类等地震技术,识别和刻画南海北部陆坡区更新世深水沉积水道的展布、演化特征及有利砂体分布位置,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深水沉积水道的地震识别和描述方法.该水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具蛇曲形态,水道主体以泥岩充填为主,水道侧向加积及堤坝部位是有利的储集部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库泰盆地钻井岩屑样品及野外露头样品,首次对下中新统海相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区域以生物礁碳酸盐岩为标志层,发育多套海相沉积旋回,海相沉积油气系统具有自生自储自封堵特征:暗色海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海相砂岩为有利储层,同时,海相泥岩作为有效盖层。下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样品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值1.92%,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指示良好的生烃潜力;储层多期发育,具有低阻特征。自西向东,库泰盆地油气成藏系统时代变新、层系变浅:①盆地东部望加锡海峡深水-半深水区域以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沉积成藏系统为主;②中部马哈坎三角洲-浅海区域以中中新统三角洲相成藏组合为主;③马哈坎褶皱带以下中新统海相成藏组合为主;④盆地西部以渐新统-始新统裂谷期成藏组合为主。新层段海相油气成藏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库泰盆地有利成藏组合的分带规律,指明了库泰盆地中西部区域的未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