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2.
渭南阎村W7孔岩心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渭南阎村W7孔岩心地层样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黄土组、三门组地层的时代。这一地区的黄土/古土壤层形成始于松山反极性时晚期,约为1.1MaB.P.。按照地层样品的剩磁特征和岩性特征对黄土/古土壤层作更精细地划分,这一地区的黄土/古土壤层相当于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层,缺失午城黄土。地层的剩磁极性资料表明,三门组地层形成于高斯极性时晚期—松山极性时中期,按照奥尔都维正极性亚时为第四纪下限的年代准则,确定三门组地层的时代为晚上新世。 W7孔岩心的地层样品的剩磁极性序列与已有的地磁极性年代表的磁极性序列大体相当,本项研究也揭示了二个短周期极性事件的存在,位于第5黄土层的安比拉事件(Emperor)发生的年代约为0.445—0.458Ma B.P.。位于第9黄土层的后期哈拉米洛事件(Post-Jaramillo)发生的年代约为0.77—0.81MaB.P.。 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在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出现过沉积间断,持续时约0.5Ma。 根据W7孔的地层学研究认为,选择以奥尔都维正极性亚时末期的年代(1.60MaB.P.)作为第四纪下限是有利于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  相似文献   
13.
安比拉事件在中国存在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葛同明  樊利民 《地质学报》1992,66(4):381-389
黄土地层、珠江口盆地第四纪地层以及雷州半岛英利火山岩的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布容极性时出现有反极性地磁场。英利火山岩的K—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为0.58±0.13Ma。据气候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资料确定,黄土地层和珠江口盆地第四纪地层的反极性层段的年代分别为0.45Ma和0.47—0.48Ma。这些反极性层段的年代相当于安比拉事件的年代。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揭示的这一事件证实了安比拉事件为全球性极性倒转,并非极性漂移。安比拉事件的确定将为中、晚更新世地层的划分提供磁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69年考克斯(Cox)根据世界各地一些火山熔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资料以及相应岩层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编制了450万年以来的地磁极性年表.他把450万年以来的地质时期分为正、反向磁极性交替变化的四个极性世(布伦赫斯正极性世、松山反极性世、高斯正极性世和吉尔伯特反极性世),又确定了其中的9个极性事件在地磁极性年表中的位置.地质学家们把这个地磁极性年表作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尽管各国地质学家对于第四纪与第三纪的分界线究竞是放在186万年或者是置于243万年等等的意见尚不一致,但是现有的几种  相似文献   
15.
雷琼地区湛江组、北海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雷琼地区几个剖面的北海组、湛江组地层及其火山熔岩夹层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对这些火山岩夹层还进行了K-Ar同位素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湛江组地层的剩余磁性以反极性为主,其磁性序列特征类似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的地磁场特征;火山岩夹层的剩余磁性特征以及它们的K-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则肯定了这些火山岩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北海组地层岩石剩余磁性表明,其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末期至布容正极性时早期。由古地磁和岩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湛江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北海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境内晚新生代火山岩和第四纪地层的古地磁学研究,肯定了一些短周期极性事件的存在。在对比了世界各地的古地磁资料后,建立了2.48 Ma以来的地磁极性年代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柴达木各主要成盐盆地中8个深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解释,其结果与古地磁极性年表可以对比。其中除布容正极性带未能确定亚带外,在松山负极性带中,哈拉米洛、奥尔都维、留尼旺亚带均全部出现.并在 B/M 界限之下、哈拉米洛亚带之上还出现一个正极性亚带,其年代接近0.8Ma,相当于上桂亚带;在高斯正极性带中,出现凯纳和马莫斯亚带;在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显示了科奇蒂、努尼瓦克、西杜夫和斯瓦拉亚带。结合孢粉资料,Q/N 气侯界面与古地磁 M/G 界面大致吻合,据平均沉积速率推算,年代为2.508—2.564Ma。结合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首次确定了青藏高原中的两次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期,其年代分别为2.80—2.00Ma,1.60—1.10Ma,并认为差异升降是造成柴达木西北部与东南部沉积速率变化规律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43个采样点采集了334个定向火山岩样品进行古地磁研究。火山岩层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火山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时,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已经处于或接近于现今的地理位置。早第三世以来,本区未有明显的相对运动。古地磁资料还表明,古新世南极半岛的北缘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约15°)。这与南美板块与南极板块的相对移动有关。随着南大西洋的扩张,南美板块向西漂移,南极半岛北部受此西向漂移的带动,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19.
PaleomagnetismofEarlyTertiaryvolcanicsintheSouthShetlandIslandsanditstectonicimplicationsLiuJian(刘坚);GeTongming(葛同明);DuanWeiw...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境内晚新生代火山岩和第四纪地层的古地磁学研究,肯定了一些短周期极性事件的存在。在对比了世界各地的古地磁资料后,建立了2.48Ma以来的地磁极性年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