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结果给出 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 K :538Bq/kg ,2 10 Pb :1 1 6Bq/kg ,2 2 6Ra:2 7 7Bq/kg ,2 2 8Ra:4 4 9Bq/kg ,2 2 8Th :4 2 0Bq/kg ,2 38U :35 4Bq/kg和137Cs:1 1 6Bq/kg ,2 10 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 ,2 2 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 ,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 .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 ,40 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 ,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  相似文献   
12.
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毅华  黄奕普 《台湾海峡》2002,21(2):258-26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的新进展,概述了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富钴结壳中元素的扩散及与周围海水的交换,基岩和磷酸盐化事件对富钴结壳组成的影响,分别介绍了稳定同位素(Pb,Nd和Hf的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Be,U和Th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元素(常量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在富钴结壳古海洋学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磷酸盐和水分子间的氧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温度和生物活动控制, 因此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既可以测量古温度又可以示踪磷循环。近年来磷酸盐氧同位素研究受到较多关注, 除了传统的生物体磷灰石古温度测量外, 这些研究大多是关于磷循环的。磷酸盐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海洋中磷的源区和生物对磷的利用效率。由于海水的组成十分复杂, 测量前必须对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处理。目前, 加州大学(Santa Cruz)Paytan教授和耶鲁大学Blake教授的实验室已建立了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量方法, 二者各有优缺点。我们结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并对一些步骤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海水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量方法。通过向海水样品中加入NaOH, 形成Mg(OH)2来富集海水中的PO43-, 也可同时除去部分杂质离子和溶解有机质; 通过将PO43-转化为CePO4沉淀来进一步除去杂质离子, 然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Ce3+, 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来除溶解有机质。最后将磷酸盐转换为Ag3PO4沉淀, 在1350℃裂解Ag3PO4, 产生的O2和石墨反应形成CO用IRMS测定。结果显示富集、分离和纯化过程可以获得纯的Ag3PO4颗粒, 不会产生PO43-的氧同位素分馏。测量Ag3PO4用量仅为0.3 mg, 标准偏差在±0.2‰~±0.3‰之间。  相似文献   
14.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W7.4地震,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本文基于不同来源的GNSS连续观测网数据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精细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观测到的最大水平位移量达到280 mm,最大垂直形变量仅为25 mm,暗示此次地震的逆冲分量较小;此次地震具有较为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同震形变基本对称,在NW-SE向的影响范围更广,该方向上水平同震形变大于3 mm的震中距范围超过500 km.进而,本文以余震精定位结果和GNSS观测到的三维同震形变场为约束,构建了地表破裂线为折线、倾角为85°、倾向西南的断层模型,反演了滑动破裂分布.结果显示:滑动破裂分布在震中两侧不均匀,均破裂到地表,破裂深度达到15 km左右,最大滑移量为4.73 m,计算的矩震级为MW7.37.该结果与余震精定位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破裂的极值区正好位于早期余震空区,推测该余震空区未来的发震风险性较低.最后基于反演结果模拟计算了震中区域形变和应变场,结合应变值在断层地表迹线东南侧呈现挤压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此次地震增强了巴颜喀拉块体在东部地区挤压应力的积累特征,导致东部地区发震危险性增强,值得后续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连续沥取实验结果及相关文献,富钴结壳的生长可用一个双阶段胶体-化学吸附模型来说明.第一阶段是混合胶体的形成及元素的清除与富集,富氧的底层水与缺氧、富Mn2+的中层水体混合,Mn2+被氧化而形成MnO2胶体,并与水柱中的Fe(OH)3、Al(OH)3、SiO2、Ti(OH)4等胶体形成多种混合胶体[MnO2-Fe(OH)3、Fe(OH)3-Ti(OH)4和Fe(OH)3-Al(OH)3-SiO2],后者根据各自的表面物理化学特征吸附和富集不同的元素;第二阶段是混合胶体的沉积及富钴结壳的生长,第一阶段形成的混合胶体在海山基岩上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积,吸附的元素结合进矿物点阵,然后通过自催化或自反馈的方式生长.在富钴结壳生长中,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为富钴结壳的生长提供大量的成矿物质、对Mn2+的催化氧化作用及在铁锰胶体的沉淀及富钴结壳壳层的生长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分馏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方法和同位素的分馏机理是该类研究的基础.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分馏机理研究.在测定方法上,由初期的间接法,经高温还原/裂解法到氟化法,再演化到改进后的高温还原法(包括TC/EA-IRMS法),甚至激光原位技术,样品由实验室纯化学试剂扩展到各种复杂地质样品,在测量精确度、测量速度、样品用量、安全性和技术要求方面都有巨大改进.在分馏机理上,①尽管Longinelli等建立的关系式已获得了天然样品的验证,并认为是平衡分馏,但实验室模拟结果与其还存在较大差异(即没有达到平衡分馏).②在地表温度和pH条件下,无机过程均不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在高温(>70℃)及不同pH条件下,即使没有生物作用也会造成溶解磷酸盐和水分子之间进行氧的同位素交换,但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不一致.③在生物作用存在下,溶解无机磷酸盐和水之间在地表环境会发生强烈氧同位素交换,但除了PPase外,其余均没有达到平衡值.④磷灰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要比形成它的溶解态磷酸盐的值高1‰~1.4‰,因此在把Longinelli等关系式用于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体系时,需要考虑该因素.同位素平衡分馏和条件有关,认为无机条件下的高温(>70℃)实验结果不一致,以及有生物参与的培养实验结果偏离平衡值,都是实验条件不同所致,包括pH、磷酸盐浓度、生物种类、生物量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 980 32 6航次厦门浔江湾海水中2 2 4Ra和2 H的含量与分布 ,揭示其水体交换特征。表层水体中2 2 4Ra的放射性比度介于 4.94~ 1 3.70Bq/m3之间 ,平均值为 7.2 6Bq/m3 ;δD测值介于 - 8.9× 1 0 -3 ~ - 5 .7× 1 0 -3 之间 ,平均值为 - 7.3× 1 0 -3 。表层水2 2 4Ra和2 H的分布表明 ,浔江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港水的入侵 ,湾内外水体的不完全交换造成外海水在该湾中部的滞留。  相似文献   
18.
19.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结果给出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K:538Bq/kg,210Pb:116Bq/kg,226Ra:27.7Bq/kg,228Ra:4.49Bq/kg,228Th:42.0Bq/kg,238U:35.4Bq/kg和137Cs:1.16Bq/kg,210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22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40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Seawater samples are collected in the spring of 2013 from the Taiwan Strait for the analysis of uranium(U)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using MC-ICP-MS, and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patterns of U in the Taiwan Strait are then investigated.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U isotopes are(3.23±0.14) μg/kg for 238 U,(2.34±0.09)×10~(–2) μg/kg for ~(235)U and(2.05±0.07)×10~(–4) μg/kg for 234 U. Correspondingly, the U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155±18 for δ234U and 138±2 for 238U:235U. The U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ic ratios in the Taiwan Strait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pen ocean seawater, suggesting the dominance of the open ocean input to the strait's U pool.However, river input, as suggested by the slightly lower salinity than that of the open ocean, also affected the U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strait. From a compilation of U concentra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and adjacent areas, including the Jiulong Estuary and Zhujiang Estuary, the Xiamen Bay and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 strong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 concentration and salinity [U:S; U=(0.093 4±0.002 4)S+(0.092 0±0.061 5)] is revealed, suggesting conservative mixing of U in the Taiwan Strai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U geochemistry in the Taiwan Strait, a multiple endmembers mixing model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potential sources. The open ocean seawater contributed 69%–95% of U in the Taiwan Strait, with river water approximately 2%, and dust deposition only around 0.13%. Therefore, the model results supported the open ocean input source and the conservative mixing behavior of U deriv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U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ic ratios and U:S ratios. The sediment interstitial water may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U to the Taiwan Strait with a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3%–29%,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radium isotopes.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warranted to examine the U concentration in the sediment interstitial water and its input to the overlying seawater in the Taiwan Stra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