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东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83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并分析了其所保留的海水原始信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扣除无效数据后,重庆地区龙王庙组δ13C值分布在-4.300‰~2.694‰之间,平均值为-0.031‰;δ18O值分布在-9.880‰~-0.100‰之间,平均值为-7.396‰;纵向上,碳同位素值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底部、中上部及顶部为正值且变化幅度小;中下部整体为负值且波动幅度大,正、负漂移事件频发。古环境恢复结果显示,龙王庙期重庆东部地区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海水盐度在龙王庙组早期较低,晚期较高;海水温度主要介于20~30,℃之间,属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龙王庙期共经历3期海退—海侵作用,海平面上升、海洋生产力增加、有机碳快速埋藏使得海洋中13C含量升高,反之则使其降低。龙王庙组沉积中期与末期,δ13C值负偏,水体较浅,盐度较高,是白云岩发育的最有利阶段。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电辐身和太阳物质抛射等)瓣分析,定笥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射电运动IV型射电爆发可能有共同起源的低日晚电子加速区,讨论了WLF的能量传输可能是通过二步加速过程,即来自低日冕的非热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色球层的压缩波或向下的辐身场进而使上光球  相似文献   
14.
时序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变形预报方法,但在很多变形预报时序模型应用中,存在建模过程不严密、缺乏统计检验和模型验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次在变形预报中采用LM检验来判断序列的相关性,ADF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初步确定模型类型和阶数以及AIC准则来确定最终模型,确保建模的每一过程都有严格的统计意义。文中利用实测沉降数据,建立了预报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报;最后将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预报模型的有效性,证明本文建模方法科学合理,能用于实际变形预报。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供电运行模拟网络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C/S与3层B/S混合模式的系统体系架构,并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关键技术作了详细描述,包括电网空间数据采集、组织和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电线路调度模拟计算,以及"单线系统图"、"班组上墙系统图"、"停电作业示意图"等电线路图输出.采用WebGIS中间件与Maplnfo OLE+嵌入式技术,建立了供电运行模拟Web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凌河供电系统为例,证实了此系统可满足多用户实时、远程对电线路实施停电作业模拟、相关图纸输出及空间数据版本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的重点区域,在甲烷渗漏过程中会形成黄铁矿和蓝铁矿等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这些矿物和Fe、P、S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Fe-P-S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该区域的甲烷渗漏对进一步了解南海水合物的成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ite 2A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微量元...  相似文献   
17.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浪水槽中研究了小波掀沙(波高8.77cm,波周期0.8s)和大波掀沙(波高12.31cm和13.29cm,波周期1.0s)对太湖沉积物悬浮及N、P营养盐释放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小波掀沙时,底泥并未发生大量悬浮,SS浓度最高时仅13.6mg/L;大波掀沙时,底泥大规模悬浮,SS浓度最高达达245.2mg/L水体悬浮物、营养盐浓度变化滞后波高变化1h以上.当波高改变1h后,水体悬浮物、N、P营养盐浓度才改变到相应的平衡浓度.除总磷浓度显著提高外,小波掀沙对水体N、P浓度的影响很小,大波掀沙则显著提高了水体总氮、总溶解氮、总磷、总溶解磷、氨氮(NH4 -N)、溶解性活性磷(SRP),其中NH4 -N、SRP最大增幅达30%和20%.小波和大波掀沙过程中,水体溶解氧浓度均持续增加,掀沙2h后增高2mg/L,溶解性有机碳持续下降,2h后下降33%-51%.试验结果表明,掀沙过程中水体充氧及颗粒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可能是限制NH4 -N、SRP浓度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