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63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实验室内不同盐度梯度下培养常见的两种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获得了终止生物量Bf和最大生长速率μmax,并测定了藻体中过氧化物酶(P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结果表明,高、低盐度胁迫下,两种藻均会积累MDA,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增强,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同时,两种藻都会提升多胺含量,通过多胺的调节作用来缓解胁迫的伤害,促进生长,但是在提升的多胺种类和形态上,两种藻存在着差异。高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多胺尤其是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来缓解伤害,东海原甲藻则依靠结合态的亚精胺和游离态的精胺的调节作用。低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游离态腐胺的含量,而东海原甲藻体内各形态的多胺都会上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SST)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09年5月31日—6月13日和2012年5月18—28日发生在渤海西部海域的2场相似气象因子影响下的典型高影响赤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1)2场高影响赤潮过程都发生在春末夏初的赤潮高发期,持续时间在10天以上;(2)赤潮爆发前期,伴随有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适度降水,渤海西部的周平均海表温度(SST)升温明显,且SST≥16.2℃,赤潮发生海域为SST的暖脊控制,对赤潮过程的潜势预报有明显的指示意义;(3)850 h Pa以下层次的温度迅速上升,近地层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和地面6 m/s以下偏南、东南气流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汇合,利于渤海西部海洋浮游生物积聚和突发性繁殖,是赤潮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25℃时生长速率最高,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10℃时细胞体积最大(823.89μm3),25℃时细胞体积最小(387.98μm3)。进一步分析表明,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对数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10~25℃之间,赤潮异弯藻单个细胞的碳、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单位体积细胞的碳、氮含量却呈单峰变化(15℃时结果为峰值)现象;叶绿素a含量在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细胞两个层次上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在整个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细胞C∶Chl a和N∶Chl a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均在10℃时最大,在25℃时最小。  相似文献   
14.
邹晓梅  林广发  陈志彪 《海洋科学》2018,42(11):110-117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1986~2017年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事件,基于GIS技术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2年来,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98次,赤潮高发区在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泉州湄洲湾海域;闽三角海域赤潮年际发生次数呈波动变化,一年中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8月;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及旋链角毛藻是闽三角海域的赤潮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毒赤潮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闽三角海域赤潮时空特征,为该区域的赤潮风险分析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分析天津沿海赤潮发生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海域共发生赤潮30次,累计发生面积4 695 km2。天津沿海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又以8月最多,占赤潮发生总数的30%。通过赤潮优势种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海域赤潮生物的优势种类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本文从水文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了天津沿海最易发生赤潮的天气形势,天津沿海25~27℃水温范围内赤潮发生较多,最适宜赤潮发生的风速为3、4级风,风向为东南风、西南风。  相似文献   
16.
赤潮汹汹     
光牙 《海洋世界》2014,(1):54-57
<正>清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无边无际的大海显示出诡异的亮红色,黏稠的海水泛着微弱的波澜,其中点缀着点点白色,正是死去的海鱼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味道,放眼望去,只有一片死寂。在距离赤潮边缘十几米的地方,刘老海停下船,道:"不能再向前了,如果让这些东西把螺旋桨弄坏了,我这条破船就要彻底趴窝了。""真是很严重……以前这里发生过赤潮吗?"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身材挺拔,皮肤黝黑,他叫王明洋,自称是"蟠龙海洋研究所"的负责人,来这里对赤潮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娜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12,36(10):13-25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特征对海洋中生活着的浮游单细胞海藻进行准确无误的分类鉴定,正在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方式。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需要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纯藻株, 掌握它们的生活条件, 获得生物量, 并进而完成鉴定。作者对一株裸甲藻类似种和两株新分离的赤潮单细胞海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核糖体18S RNA 基因(18S rDNA)和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株藻分别为共生甲藻(Symbiodinium sp.)、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作者以广泛使用的光密度值A680作为衡量藻体生物量变化的指标, 研究了这三种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结果表明, 在批次培养中, 共生甲藻、锥状斯氏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物量都在22℃达到最大, 分别为9.28×105个/mL、7.9×104个/mL 和4.75×105个/mL; 强光和长时间光照促进生长, 但锥状斯氏藻在强光下更早进入衰退期; 三种藻都表现出较强耐受盐度变化的能力,在盐度为15~36 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 营养实验表明, 使用882 μmol/L 的NO3- 和36.2 μmol/L 的PO43-能够维持三种海藻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赵聪蛟  宋琍琍  余骏  龙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1):62-66,,120
文章对2000年以来浙江沿海发生的海洋生态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浙江沿海的主要海洋生态灾害有赤潮、海洋污损、溢油和生物入侵。2000—2010年的11年间浙江沿海共记录到赤潮、海洋污损(含溢油)灾害820次,累计受灾面积超过91410km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200万元,溢油量超过2500t。主要入侵生物为互花米草,到2010年,其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苍南沿海、温州湾、乐清湾西门岛、台州湾、三门湾、象山港和杭州湾南岸沿海滩涂。此外,文章还回顾了11年来浙江省在省市县三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和赤潮灾害防范措施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从政策、技术、宣传3个层面指出了今后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4种赤潮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以及赤潮异弯藻不同组分对海洋桡足类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生殖、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赤潮微藻能够显著延迟指状许水蚤的抱卵时间并导致抱卵率的降低(P0.05),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导致指状许水蚤卵囊发育所需时间和抱卵间隔时间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4种赤潮微藻明显抑制了指状许水蚤的发育过程(P0.05),其中赤潮异弯藻作用最为显著;(3)赤潮异弯藻4种组分:细胞液、细胞破碎液、细胞过滤液和细胞重悬浮液均能够延迟指状许水蚤抱卵时间,降低其抱卵率,同时藻细胞过滤液、藻细胞重悬浮液和藻细胞液显著延长了指状许水蚤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间隔时间(P0.05);4种组分均可对指状许水蚤的发育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只有藻细胞液对其生长影响显著(P0.05)。结果表明,4种赤潮微藻均能对指状许水蚤的生殖、生长和发育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其生活史特征和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归纳出3种赤潮发生前后水温、气温和气压的演变模式,并论述各种演变模式与赤潮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归纳了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温、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范围以及演变特征,说明了升温降压天气过程、温压稳定过程以及相对于多年月平均值偏暖的年份或时段均有利于赤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