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s is eutrophication, which is known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to nutrient enrichment. To control and improve surface water quality, nutrient criteria are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condi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datasets of nutrient criteria in China are either designed for surface water or sea water, and as such these are not suitable for assessing estuarine water quality, especially given the unique ecosystem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estuaries.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current estuarine water management, nutrient criteria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 local estuary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Segmentation of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China was firstly analys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during 2013–2014,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lineation of three seg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stinct properties in relation to salinity, hydrology, ecosystems, etc.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1997 to 2014 were then analysed using statistical modelling to develop candidate nutrient criteria for the estuary.This stage of th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udy of nutrient status records from the 1980s,which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baseline reference condition. The recommended criteria valu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in Segments Ⅰ, Ⅱ and Ⅲ of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are 64, 21 and 14 μmol/L,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 are 0.89, 0.76 and 0.89 μmol/L,respectively. It should be emphasised that these values are site-dependent, and that different results may be achieved at other locations depending on the 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estuary, or even a single site within a catchment. It is hoped that by demonstrating a possibl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nd methods of nutrient criteria derivation in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the current study will offer researchers some fundamental basis from which to begin to develop more complete nutrient criteria indices for the study of nutrient conditions in other estuaries throughout China.  相似文献   
12.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指数(Malmquist index)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量,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发展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6年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无效的城市占多数,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的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波动状态,与技术进步变化有很强的同向性。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低碳发展效应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3)产业结构、外来投资、教育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始终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低碳发展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原涡作为经常给我国带来暴雨等灾害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一般认为是通过感热和潜热自下而上激发的,然而,2013年5月下旬发生的一次引发其下游灾害性强降水的高原涡却是由对流层高层天气尺度低涡诱发的。为此,基于新发展的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和多尺度能量涡度方法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先将原始场重构到三个尺度子空间,即背景环流尺度子空间、天气尺度子空间和高频尺度子空间,重构场上首次显示此次过程生成于青藏高原西北侧,其成因为对流层高层基本气流尺度向天气尺度的跨尺度动能正则传输,即正压失稳,并且表现为从高层向下。在发展阶段,其能量最终来源为基本气流向天气尺度的有效位能传输和非绝热加热,然而这些过程只发生于涡旋低层的西侧。进一步分析发现,天气尺度内存在一个能量再分配“路径”:首先,低层西侧获得的有效位能转换为动能,西侧垂直的气压梯度力做功将低层获得动能向高层分配;在高层,水平的气压梯度力做功进而将西侧获得的动能向东侧分配;东侧垂直的气压梯度力做功再将动能向低层分配;至此,低层西侧获得的能量被分配到整个涡旋空间中,使得涡旋能够均匀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本绝对重力仪器测量比对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中科院测地所FG5-112和日本京都大学FG5-201及日本国土地理院FG5-104等几台绝对重力仪在武汉九峰和香港天文台绝对重力测量比对结果。分析说明不同仪器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FG5-112与FG5-104结果间的互差达8×10-8m/s2;FG5-112与FG5-201和FG5-104等的观测互差小于2×10-8m/s2。这种比对观测,可为深入了解仪器性能和精确测定不同台站重力非潮汐变化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承三 《地质学报》1932,11(1):49-60
Ⅰ. INTRODUCTION In the year 1930, Mr. Taichitao and Dr. Chuchiahua, then President and Vice-President of Sunyatsen University of Canton, were kind enough to offer me a chance to participate on the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ical studies to  相似文献   
16.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日早十時離道孚,沿新都河東北行,由格日過渡,上一陡坡沿河西岸行,涉兩小溪而抵菜子坡(海拔三千公尺)。由张鐵匠導引入菜子溝,该溝深而狭成V字形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地质对比第200号项目中国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4—18日在青岛举行.来自十个省市32个单位的代表73人,向大会提交了论文60余篇,这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关于海平面变化问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宣布,国际地质对比(IGCP)第200号项目(海平面对比和应用)中国工作组正式成立.工作组成员由18人组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副所长任组长,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在团任副组长,福建师范大学林观得教授、南京大学杨怀仁教授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周慕林高级工程师任顾问,秘书由海洋研究所赵松龄副研究员担任.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对海洋围隔生态系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4月,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在厦门合作进行添加重金属(Cu,Hg,Zn,Pb,Cd)的围隔生态系实验,实验是在海边大水池内的塑料袋中进行,实验结果说明低水平(ppb)混合重金属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以及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种群演替现象,本文还阐述了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有机氮(PON)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垂向密度环流作用和絮凝作用在鸭绿江洪季最大混浊带的维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