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1.
将基于样本调查数据的群落-地形因子回归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昆虫属性空间格局预测结合,是昆虫-地形关系定量研究的新途径。通用可加性模型(GAM)的非参数属性使之具有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广泛适应性,成为这种"回归分析+空间预测"途经的有效手段。不同程度上依赖于数字高程模型的环境空间数据集是实现空间预测的必要条件。我们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方法,定量分析了3种不同生态种蝗虫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生态种的蝗虫具有不同的模型结构、模拟效果以及结果的稳定性,反映了所受地形因子影响的差异。(2)蝗虫的广布种与地形因子关系最弱,局部地形的变化仅对其密度变化有影响;常见种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明显高于广布种,同时受大尺度的海拔与微地形的剖面曲率影响;稀有种分布格局对地形条件的选择性最强,同时受限于海拔、坡度和坡向。(3)模拟结果对常见种以及稀有种的模拟全部有效;对广布种的预测基本失败。(4)模型预测变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决定了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非线性关系体现了蝗虫密度-地形指标的不确定性,除模型解释的变化外,其他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以及随机因素也影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化学除莠 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 甘肃臭草阶段、冷蒿 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 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 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 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将基于样本调查数据的群落—地形因子回归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昆虫属性空间格局预测结合,是昆虫-地形关系定量研究的新途径.通用可加性模型(GAM)的非参数属性使之具有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广泛适应性,成为这种“回归分析+空间预测”途经的有效手段.不同程度上依赖于数字高程模型的环境空间数据集是实现空间预测的必要条件.我们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方法,定量分析了3种不同生态种蝗虫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生态种的蝗虫具有不同的模型结构、模拟效果以及结果的稳定性,反映了所受地形因子影响的差异.(2)蝗虫的广布种与地形因子关系最弱,局部地形的变化仅对其密度变化有影响;常见种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明显高于广布种,同时受大尺度的海拔与微地形的剖面曲率影响;稀有种分布格局对地形条件的选择性最强,同时受限于海拔、坡度和坡向.(3)模拟结果对常见种以及稀有种的模拟全部有效;对广布种的预测基本失败.(4)模型预测变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决定了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非线性关系体现了蝗虫密度-地形指标的不确定性,除模型解释的变化外,其他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以及随机因素也影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绿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水平均很低,尚不存在良好协调发展区域;绿洲协调发展能力呈现为嘉峪关>金昌>张掖>酒泉>武威的顺序,嘉峪关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滞后型区域;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同属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其中金昌、酒泉属于生态经济同步型区域,张掖、武威属于经济滞后型区域,据此提出各绿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生态功能区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异质性。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州区和民勤县为例,分别计算了河西走廊南部山地、中部绿洲、北部荒漠区2002年和2009年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都呈北部荒漠>中部绿洲>南部山地的空间梯度分异;在研究期内,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都呈增长趋势,其中北部荒漠区增加了1.83×108元、中部绿洲增加了0.70×108元、南部山地增加了0.13×108元;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北部荒漠区年均增加0.16×108元、中部绿洲年均增加0.11×108元、南部山地年均增加0.02×108元;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农业耗水损失价值方面,下游荒漠区年均减少0.11×108元,而中部绿洲年均增加0.03×108元,南部山地变化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河西走廊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不同生态功能区所受影响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棘豆毒草中的硒及其与牲畜中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棘豆等毒草泛滥成灾,导致大量牲畜中毒死亡。棘豆毒草导致的牲畜中毒症状与历史上马可波罗记载的古代肃州牲畜毒草中毒症状及其相似。为了确定马可波罗所记载的肃州牲畜毒草中毒是否与硒有关,本项研究对河西走廊地区主要草原畜牧区肃南县草原发育的棘豆属植物及其土壤中的硒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205±0.173mg/kg,与世界平均土壤硒含量相近。棘豆属植物小花棘豆根、茎叶的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112±0.038mg/kg(0.052~0.174mg/kg),0.102±0.027mg/kg(0.066~0.158 mg/kg);黄花棘豆全株硒平均含量为0.066±0.009mg/kg(0.058~0.078mg/kg),种子硒:0.107mg/kg。可见该区棘豆属毒草硒含量远低于能导致一般动物中毒的3mg/kg植物硒含量。根据肃南县棘豆毒草发育的地理位置、牲畜中毒症状调查及其硒含量测定的结果,本文认为马可波罗所记载的中国西部肃州牲畜毒草中毒是棘豆属毒草中毒,其主要毒素成分不是硒。  相似文献   
17.
高寒干旱退化草地披针叶黄华群落土壤种子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羊河上游高寒干旱退化草地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植物测定与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北坡中山区的皇城盆地实验地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物种共有14种,隶属于7个科,物种在植被群落中优势度的变化差异明显。在披针叶黄华盖度梯度下,可食草优势度之和始终不小于不食草,其它不食草都未稳定存在。土壤种子库中共检测出草本植物16种,隶属于11个科。可食草种类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为主,共10种,种子库密度为5 837±4 659个·m-2,占21.1%,不食草种类以菊科为主,共6种,密度为21 727±14 514个·m-2,占78.9%。在不同植被覆盖度梯度下,可食草土壤种子库密度明显小于各梯度不食草密度,功能群物种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可食草种子的物种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不食草种子的物种数变化趋势与可食草的相反。可食草相似性系数呈现降低的状态,由梯度I的0.545降为梯度V的0.286;不食草的相似性系数呈现升高的趋势,由梯度I的0升为梯度V的0.667。  相似文献   
18.
化学药剂灭杀棘豆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豆的大面积滋生繁衍是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草原畜牧业发展构成了重大危害。文章通过自配制除草剂——"灭棘豆"对棘豆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灭棘豆"的最佳推广用药量为1 350~1 650 mL·hm-2,喷药最佳时间是在棘豆盛花期。它灭除棘豆死亡率达92%以上,对草原可食牧草和环境无害。"灭棘豆"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且适宜大面积灭除棘豆的除草剂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