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晓晨  严爽  牛贺才  赵旭 《岩石学报》2023,(11):3491-3505
草滩碳酸岩体出露于小秦岭北端,与黄龙铺碳酸岩体直线距离约18km,但二者矿化特征显著不同,前者以铁矿化为主,后者则以钼-稀土多金属矿化为特征。已有的研究认为,草滩碳酸岩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不但含方解石碳酸岩,还含有早期结晶的白云石碳酸岩,但有关铁矿化机制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文对草滩碳酸岩和铁矿石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并对两类样品中磁铁矿和磷灰石进行了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旨在约束碳酸岩型铁矿床的形成机制。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本文在草滩碳酸岩体中厘定出了磁铁橄磷岩,它也是母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这表明该碳酸岩体实际上是一个由方解石碳酸岩、白云石碳酸岩、磁铁橄磷岩和铁矿体组成的碳酸岩杂岩体。铁矿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与磁铁橄磷岩相近,暗示铁矿化是富铁碳酸质岩浆自身演化的产物。草滩磁铁橄磷岩与铁矿石中磁铁矿和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铁矿化发生在岩浆阶段;但与磁橄磷岩相比,铁矿石的母岩浆演化程度更高,不但明显富集挥发分,且体系氧逸度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控制网敏感度分析法及其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出了控制网中观测值的精度变化与未知参数精度变化和控制网可靠性变化的关系式,即精度敏感度和可靠性敏感度的定义式。提出根据敏感度确定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的思路和方法,证明了敏感度分析法的重要性和在控制网设计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赵晓晨 《山西地质》1990,5(4):353-356,T001
  相似文献   
14.
法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阿尔高斯(ARGOS)系统负责人1979年11月寄给我驻法大使馆科技处一篇由法国内部地球物理实验室格洛特(J.P.Glot)和波派尼特(G.Poupinet)写的文章,题为《通过阿尔高斯系统传送地震资料》,介绍了阿尔高斯地震资料传输系统的情况,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26日,日本内陆——本州的东北部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震,面对着日本海的秋田县和青森县最靠近震中。地震是在未被人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震中离秋田县100公里左右,地颤离该县10公里。根据记录,震级为7.7级,略低于1923年在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大震。但是,这一次,在日本海沿岸的广大地区都对大地颤动有感,有感范围从北海道直到九州,约占日本列岛的一半。震后紧接着发生了巨大的的海啸,它横卷灾区,使正在郊游的大约十二名小学生和包括一名瑞士妇女在内的其他一百余人丧生或失踪。船舶、港口设备、房舍、道路及沿海地区的森林,都遭到严重的破坏。所有这  相似文献   
16.
东海沉积物中微生物标志物GDGTs年代际变化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采自东海陆架区的DH5-1站位(29°28.118′N、123°06.639′E,水深63.5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有机质和GDGTs分析,研究了GDGTs化合物在东海陆架区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含量和沉积通量变化,并利用δ13 C、C/N以及基于GDGTs化合物的BIT指标讨论了该海区近150年来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结果显示,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加强了冬季闽浙沿岸流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搬运,使得该海区陆源输入量呈增加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使得海洋生产力提高,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Yellow Sea underwen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but many questions remain concerning the tim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which would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Yellow Sea ecosystem and carbon cycle. In this study, marine and terrestrial biomarkers were analyzed in Core YE-2 from a muddy are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o reconstruct Holocene environmental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nge. The content of three individual marine phytoplankton biomarkers (alkenones, brassicasterol and dinosterol) all display a similar trend, and their total contents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362 ng/g) were lower than those during the mid-late Holocene (991 ng/g).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ents of terrestrial biomarkers (C27+C29+C31n-alkanes)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1 661 ng/g) were about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the mid-late Holocene (499 ng/g). Our biomarke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of the Yellow Sea was established by 5-6 ka, and resulted in higher marine productivity and lower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nputs. Biomarker ratios were used to estimate shift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sponse to mid-Holocene (5-6 ka)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Yellow Sea, revealing a transition from a dinoflagellate-diatom dominant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to a coccolithophore-dominant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the mid-late Hol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