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青藏高原真的有大冰盖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本兴 《地质论评》1989,35(6):543-551
关于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时,是否发生过覆盖整个高原的大冰盖这一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出现了分歧。斯文赫丁(1899—1902),罗来兴等(1963)、崔之久(1964)、郑本兴等(1976,1979)认为在青藏高原上没有形成大冰盖,但E.涂宁克尔(1930)、B.M.西尼村(1958)认为在大冰期时,整个高原被大冰盖覆盖着。自1985年至今,西德地貌学家M.库勒多次与中国学者辩论,认为在青藏高原发生过大冰盖,从而在国内外地学界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对高原上的沉积物、沉积序列和地貌认识不一致。大量的现代沉积和地貌调查研究表明,多数被视为冰碛物,并用此重建很低的古雪线和大冰盖,实际上是泥石流和坡积类沉积。真正的冰川沉积物并未遍布于高原上,也没有发育大冰盖。  相似文献   
12.
值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和施先生八十华诞喜庆的日子,研讨施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跟随施老42年的老学生,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他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是地学界的宝贵财富,并激励着我们攀登科学高峰施先生是我...  相似文献   
13.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2,34(2):498-504
正黄河壶口早有名[1],瀑布两侧多岩窝,术语翻译为壶穴,英人称之泼特壑"Pothole".中国古人称为小石潭,详细记述者为柳宗元;潭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河流"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山区湖泊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西昆仑山区湖泊的分布、成因、水化学特征以及其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古气候变化、高山冰川进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主要靠暖季高山带的冰雪融水补给,故矿化度的变化与其距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它们在第四纪期间的演化是高原构造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二者作用的结果;根据现有资料,该区湖泊的演化历史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距今4.6万年以前的大湖期,晚更新世晚期的湖面波动期和全新世的湖泊退缩期。  相似文献   
15.
 受省上领导委托,省旅游局组织兰州市有关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李吉均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张林源、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王宗太、郑本兴,沙漠研究所研究员杨根生,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胡孝宏,甘肃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吕元光以及新闻媒体总编、记者多人与东部来兰投资者,在贾笑天局长等陪同下,于2000年10月23~29日赴河西考察可开发的重点旅游资源(图1,2)。在考察中,为丝路古道上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所吸引,并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萦怀,即兴书感以共勉。并对河西各地领导的盛情接待及胡孝宏、张林源等先生对诗稿提出的修改意见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40  
施雅风  郑本兴 《冰川冻土》1997,19(2):97-113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03-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  相似文献   
17.
天山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表明冰期时天山冰川规模远较今日为大,不少冰川伸展到山麓地带,长达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给新疆的自然环境以巨大影响。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天山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自二十世纪初B.A.奥布鲁契夫、G.麦茨巴赫等提出天山冰期可分为二至三次以来,中外学者相继注意到这个问题。解放以前,黄汲清对汗腾格里山汇南坡台兰河谷更新世冰期的研究,最有助于我们了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0月8日至11月24日,我应日本雪冰学会、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水圈物理学负责人樋口敬二教授和尼泊尔特里修范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卡里斯教授邀请,参加了日本—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冰川考察队,在尼泊尔兰坦喜马尔地区采集了冰川、泥石流沉积等样品共65袋,并对加德满都以北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岩石露头进行了观测照像。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总被引:60,自引:15,他引:60  
施雅风  郑本兴 《冰川冻土》1995,17(2):97-112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4个山区的冰川面积达40000KM^2,为现代冰川面积的18倍,平衡线高度为3450-4250M,6-8月平均温度为2.3-3.4℃,年降水量为1260-1960MM,是现代平衡线上降  相似文献   
20.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新的高原。它地处中低纬,海拔4500—5000米,有十四座超过八千米的三极的珠穆朗玛峰拔耸于喜马拉雅山群峰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