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5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李霞  张玲  郭爱香  张坤 《高原地震》2005,17(3):42-46
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青岛震群进行传统的P^-波初动符号求震源机制解的运算,由此获得该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索震源区在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力场变化特征,由此了解地震孕育、演化及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黄海地震带包括南黄海及江苏东北部。该带轴线的南端点为北纬31°、东经119.5°,北端点为北纬37.5°、东经124°。带长约800公里,宽约250公里。据中国地震简目,公元288年至今该带共发生M≥4 3/4以上地震50余次,最大震级达7级(由于该带地震多在海域,史料记载甚少,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黄、东海现代底地形和地质构造研究新成果,中国新构造分区和地震区带划分结果,认为1996年11月9日发生的引起沪,苏,浙沿海较强有感的6.1级地震,仍应称为996年南黄海6.1级地震为宜,该地震在地震区划上归属于下扬子-南黄海地震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地方震尾波方法,测定了鲁西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值。得到鲁西地区的Q值比邻区高。Q值变化可能是一种震兆,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可据供较可靠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震活动图象的异常特征,本文选用了物理学中的速率概念,给出了地震空区、大震前中、小地震条带、地震活动迁移和地震危险地块的一个新的定量异常指标方法:大震前区域中、小地震的迁移速率变化.以华北和川滇地区发生的7次强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为例,通过计算,发现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出现低值异常,认为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大震震源区地震活动的离散性和相对集中性的过程.并讨论了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仪器记录资料,研究了1985年12月28日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因漏水而诱发的震群活动。认为震群的发生可能与水的非均匀渗透有关,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低初始应力条件下发生的一次深井漏水诱发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对山东半岛地壳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19个地震的资科,分别计算了(?)、(?)_(11)、(?)、S_(11)震相的传播速度,其平均结果为:V_P~-=6.14公里/秒,V_S~-=3.55公里/秒,Vp_(11)=6.28公里/秒,Vs_(11)=3.63公里/秒,根据19个地震震相反射波资科,又对每一个地震单独计算了地壳厚度(Hp_(11),Hs_(11)),19个地震的平均值为:H=34.6公里。  相似文献   
20.
某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分类及初步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学预报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统计特征及相互关系,按其描述的地震现象或介质特性,将这些方法和参数分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震级结构、外因调制、震源及介质、综合民生参数及地震序列参数7大类。部分参数间具有相关性,不必重复使用。通过对以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的某些地震学参数算法分析及地震学意义的讨论,初步优选了相关姘变为:研究地震空间结构,可使用Ds、Qn或C值之一;研究地震时间结构,使用N、D或βn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