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古南海的俯冲消亡是深入揭示南海扩张机制和重塑东南亚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古南海的俯冲过程仍存在诸多争议。马来西亚婆罗洲出露完整的晚白垩世-渐新世沉积地层,是研究古南海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碎屑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分析,对婆罗洲晚白垩世-渐新世地层沉积物来源进行示踪,反演区域古地理格局及构造演化。结果显示,晚白垩世-古新世Rajang群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古太平洋俯冲形成的岩浆岩带,马来半岛与印支陆块南缘对古新世-晚渐新世地层沉积贡献明显增加,暗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持续到早古新世(~60 Ma)。晚始新世,随着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北漂移,婆罗洲逆时针旋转引起残余海盆剪刀式闭合。~37Ma,曾母陆块与婆罗洲碰撞, Rajang群抬升剥蚀。渐新世,古南海在婆罗洲东北部沙巴开始俯冲,对应于南海的打开。古南海自西向东斜向俯冲消亡,婆罗洲的逆时针旋转与沿卢帕尔线的走滑使Rajang群与Kuching超级群叠置。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义  林舸  李自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 ,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 ,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 ,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 ,界定了 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 ,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划分为 2个一级旋回 ,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 ,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 ,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北票盆地侏罗纪砾岩沉积特征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相盆地充填沉积物中砾岩沉积特征分析是示踪物源及反演源区构造演化背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的砾岩层沉积特征及砾岩的分散型式分析发现,北票盆地砾岩的沉积特征明显受到火山作用的影响,物源主要以盆地前期或同期火山岩及西缘前中生代沉积地层和变质岩系为主,砾石成分组成自下向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与盆地两次大的火山-沉积作用旋回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从沉积早期以火山岩砾石为主向晚期以沉积岩及变质岩砾石为主的演化过程。早侏罗世晚期及晚侏罗世晚期砾岩主要为复成分砾岩,松散堆积,填隙物主要为泥砂质.分散型式为混合型,应为盆地在侏罗纪经历的两次大的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中侏罗海房沟组巨厚的粗砾岩沉积对应于盆地西缘的一次快速隆升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利用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示踪源区,反演源区构造演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沉积碎屑组分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等。结合实例分析,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由于盆地沉积碎屑组分、副(重)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仅能够提供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则可以提供源区年龄组成方面的信息,锆石 U-Pb及FT年代学的结合,是一种新的突破。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侏罗系地层放射性元素产热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松辽盆地侏罗系地层的分布特征,并在测定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侏罗系地层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地层密度的基础上,计算了侏罗系地层现今及地质时期放射性元素产热量,分析了放射性元素产热量变化特征,探讨了放射性元素产热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拉张速率和岩石圈流变结构是影响大陆岩石圈破裂的重要因素,共同控制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被动大陆边缘.本文通过热?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了拉张速率和岩石圈流变结构对初始裂谷形态及最终大陆边缘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不同下地壳厚度(15 km或20 km)和拉张速率(半拉张速率为2~50 mm/a)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种不同构造层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中生代环境变迁及生物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辽西中生代盆地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辽西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环境变迁,从早期(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过渡到中期(晚株罗世)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最后再次过渡到晚期(早白垩世)温暖潮湿气候环境,其间发育有三次较大的火山作用;气候环境的巨变引起生物演化的更替,强烈的义县组火山作用一方面造成脊椎动物的集群灭亡,另一方面导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早期鸟类的出现也是这一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地碎屑沉积物分析示踪源区,进而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盆地沉积物中的锆石不但分布广泛,而且稳定性极强,因而能保存大量的源区信息。随着锆石裂变径迹及U-Pb年龄谱分析等新测试技术的发展,锆石的形态、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已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目前在综合利用锆石的形态、成分组成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的一些主要进展。由于物源示踪的复杂性,在利用锆石进行物源示踪时,应充分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结合其它物源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由于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历来存在多种成因观点的争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XiaBinetal.(2005)、夏斌等(2004)、崔学军等(2005)、谢建华等(2005)相关工作基础上,对南海扩张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针对南海地区“近南北向水平拉张”南海扩张的贡献大小,以及“近南北向水平拉张”与“地幔上涌”在南海扩张中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能有效引起岩石圈和地壳两者很大程度的减薄。因此认为这种“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方式最有利于南海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