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2007年4月17日广西发生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分析了这次强飑线过程的成因,并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次强飑线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地区两槽一脊的经向环流形势下,西风槽、地面冷锋是天气尺度的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回波显示,这次强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有典型的三体散射和弓形回波特征。此外,WRF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中β尺度结构特征,表明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3-2006年南宁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3-2006年南宁市区和郊区的1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结果表明,南宁市区的热岛强度(UHI)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南宁市UHI夜间>UHI白天;UHI干季(9月至翌年1月)>UHI雨季(2-8月);UHI秋季>UHI夏季。用不同的温度指标计算出的UHI略有不同:UHI最低气温为1.43℃、UHI平均气温为0.94℃、UHI最高气温为0.28℃。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南宁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发现在风速小、相对湿度小的时候热岛效应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背景下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广西1971~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记录和Micaps提供的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5日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原因。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1)长时间持续的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有利于强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2)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3)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广西北部地区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广西持续性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业国  农孟松 《气象科学》2010,30(2):250-255
用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广西区域日降水资料,对2008年6月12—13日发生在广西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南部和南海北部;在强降水期间,暴雨区上空低层为较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区,中高层为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区,不稳定能量与降水强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西南急流作为对流系统上升的触发机制,为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WRF模式成功模拟出本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演变及中尺度降雨分布,本次暴雨与850hPa上一个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强烈发展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业国  唐文 《广西气象》2007,28(A02):132-134
2007年4月17日广西发生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分析了这次强飑线过程的成因,并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次强飑线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地区两槽一脊的经向环流形势下,西风槽、地面冷锋是天气尺度的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回波显示,这次强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有典型的三体散射和弓形回波特征。此外,WRF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中β尺度结构特征,表明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广西霜冻气候预测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广西霜日序列和重霜冻年表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霜冻、霜日总数与 5 0 0 h Pa高度场和太平洋温度场的关系 ,应用点聚图确定“概念指标”,初步建立了广西霜冻和霜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广西气象台新型预报业务流程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该流程投入使用后,使预报员基本摆脱传统的纸上作业,转向计算机工作平台,实现了预报作业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南宁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宁城市1980~2002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的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季不同季节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夏季南宁主要受大陆高压的控制,城市能见度高,雾日少,而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频繁影响和南宁上空逆温层的存在,轻雾以上的日数增加,城市能见度也随之下降。近几年来,南宁的城市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轻雾以上的雾日数呈上升趋势,雾日的频数也随之增加,这可能与南宁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局地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