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许苏清  陈立奇 《极地研究》2015,27(3):271-281
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外推算法的不断改进,基于海表层水CO2分压的调控影响因子,在不同的海域发展了不同参数的海表p CO2遥感外推算法,获得了区域性多时空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海域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针对单参数算法、双参数算法和多参数算法的发展过程和存在问题,综述了主要海区海-气CO2通量遥感外推算法的研究现状,并评述了在南大洋和北极海域利用遥感算法进行海-气CO2通量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大洋是大气CO2的重要汇区,而近几十年来这个汇出现了明显变化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船绕南极航行所获得的现场碳及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分析推导出海水pCO2及其主控因子(叶绿素和水温)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结合相关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遥感外推算法,计算南大洋50°S以南海区碳通量分布,评估该海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2009年11月从90°E到90°W(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CO2输送大气的弱源,平均输入大气通量为9.482 mol·m-2·month-1,碳释放量为0.001 779 5×1015gC;2009年12月从90°W—90°E(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吸收大气CO2的弱汇,平均碳通量为-12.451 mol·m-2·month-1,碳吸收量为0.026 656×1015gC。将经验关系推导至该月份的50°—75°S整个南大洋的计算中发现,2009年11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源,碳释放量为0.002 789 6×1015gC;在2009年12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汇,碳吸收量是-0.003 503 5×1015gC。相比之前我们所观测的结果,南大洋的碳汇吸收能力呈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988年, 《南极研究》正式创刊.随着我国极地考察领域向北极拓展, 1997年应势更名为《极地研究》.正如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院士在发刊词中提出"浇灌出更多更美的科学成果之花"的殷切期望, 《极地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第一家园、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The thir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was conducted in the summer of 2008.During the survey,the surface seawater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pCO_2) was measured,and sea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CO_2 measurement in the Canada Basin.The distribution of pCO_2 in the Canada Basin was determin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ddressed,and the air-sea CO_2 flux in the Canada Basin was evaluated.The Canada Basi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the ice-free zone(south of 77°N),the partially ice-covered zone(77°–80°N),and the heavily ice-covered zone(north of 80°N).In the ice-free zone,pCO_2 was high(320 to 368μatm,1 μatm=0.101 325 Pa),primarily due to rapid equilibration with atmospheric CO_2 over a short time.In the partially ice-covered zone,the surface pCO_2 was relatively low(250 to 270 μatm) due to ice-edge blooms and icemelt water dilution.In the heavily ice-covered zone,the seawater pCO_2 varied between 270 and 300 μatm due to biological CO_2 removal,the transportation of low pCO_2 water northward,and heavy ice cover.The surface seawater pCO_2 during the survey was und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Canada Basin,and it was a net sink for atmospheric CO_2.The summertime net CO_2 uptake of the ice-free zone,the partially ice-covered zone and the heavily ice-covered zone was(4.14±1.08),(1.79±0.19),and(0.57±0.03) Tg/a(calculated by carbon,1Tg=10~(12) g),respectively.Overall,the net CO_2 sink of the Canada Basin in the summer of 2008 was(6.5±1.3) Tg/a,which accounted for 4%–10% of the Arctic Ocean CO_2 sink.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台湾海峡海域大气中颗粒物中金属的来源特征为:Fe主要来自地壳风化尘土,少量来自污染物.Pb和Cd主要来自污染源,少量Pb来自尘土和海水.Na主要来自海水,但也有少量来自尘土和次生气溶胶.Cu主要来自尘土,部分来自污染物,少量来自海水.比较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来自大气和来自河流的金属通量,大气中的Cu低于河流,Pb高于河流,Cd略高于河流.  相似文献   
16.
百慕大群岛上空气溶胶物质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立奇 《海洋学报》1986,8(1):41-47
海洋上空中存在的气溶胶称为海洋气溶胶,它是由陆源和海源物质混合组成的。海洋气溶胶浓度变化由每立方米几微克到几百微克,颗粒直径从0.1μm到50μm,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从而构成了一种多来源的复杂体系。海洋气溶胶的颗粒在从陆地向海洋和从海洋向陆地的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一种大气通道的桥梁作用。在海气交换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判别海洋气溶胶中的物质来源,评价各个来源的贡献通量,对研究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1],对百慕大上空的78个海洋气溶胶样品进行来源判别1),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通过各种途经进入大气层,而降雨的冲刷则是大气中污染物和其他营养物输入海洋的重要途经[1~8].因此研究台风降雨的化学特征对近海养殖、渔业、环境保护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进展是日益把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作为整体来研究。这种研究几乎包括了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通过模拟各个圈之间的物流和能流过程,改善预测全球变化的能力。为适应于新形势要求,许多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不断涌现,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和广泛应用已成为8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态势。人类活动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厦门滨海地区降雨化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台风降雨与春夏季降雨样品的比较研究发现:主要离子降雨的月沉降通量根据其特点可分为4类.台风降雨的pH明显大于非台风降雨,台风"碧利斯"和"格美"降雨样品的pH不具有酸雨特征.台风"碧利斯"的降雨能有效清除空气中的酸雨成分,同时减少对厦门滨海地区的酸沉降和对海洋的酸输入.春夏季降雨和台风降雨的N/P比都远高于海水Redfield值.通过估算发现台风"碧利斯"的直接湿沉降对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海水DIN(溶解无机氮)有很大的增加,而PO43-的输入量则很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联用技术直接进样测定海水中IO3^-和I^-的方法.采用IonPacAG23离子色谱保护柱分离IO3^-和I^-,以浓度4.0mmol/dm3的KOH为流动相,流量为1.0cm3/min,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2.5min.采用2.5×10^-3cm^3的进样量,IO3^-和I^-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6和0.4nmol/dm2,可满足海水中碘形态的定量分析.该方法的IO3^-和I^-浓度范围在2.0nmol/dm3~2.0μmol/d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