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刘成  黄蔚  古小治  张雷  陈开宁 《湖泊科学》2022,34(6):1980-1992
沉积物是湖泊水体重金属的主要汇集场所,也是湖泊重金属污染研究及整治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白洋淀多个淀区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垂向分布特征,解析了其中典型有害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基于酸可挥发性硫(AVS)及同步可提取金属(SEM)、间隙水溶解态金属、可转化态金属形态分级等研究,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值高低依次为Fe (29630.50 mg/kg)>Ti (3213.07 mg/kg)>Mn (539.44 mg/kg)>Zn (104.01 mg/kg)>V (76.63 mg/kg)>Cr (52.60 mg/kg)>Cu (43.49 mg/kg)>Ni (35.83 mg/kg)>Pb (26.75 mg/kg)>Co (10.32 mg/kg)>As (8.96 mg/kg)>Mo (2.06 mg/kg)>Sb (1.57 mg/kg)>Tl (0.43 mg/kg)>Cd (0.31 mg/kg)>Hg (0.16 mg/kg);其中,10种重金属在各淀区沉积物中呈现出自北往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各金属在不同淀区分布差异性主要由污染输入所致.除北部烧车淀区域外,其余区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区域周边河道,但近10年来污染输入及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总体趋于稳定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入淀污染不仅增加了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也使得其中可转化态重金属比例较高,大多在30%~90%之间,提升了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潜力.水生植物等内生性有机质的大量富集导致沉积物还原性较强,AVS含量较高,沉积物中AVS和ΣSEM均值分别为(10.59±6.37)和(2.23±1.53)μmol/g (dw).Cd、Cu、Ni、Pb、Zn等金属由于高含量还原态硫的固定而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然而,As和Hg在这样的高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下更容易溶解和释放,是潜在生物可利用性相对较高的金属,在间隙水中的浓度分别达到(17.07±0.23)和(2.39±0.94)μg/L,未来研究及整治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培养下莕菜(Nymphoides peltata)生长与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娴  陈开宁  黄蔚  杨鑫 《湖泊科学》2013,25(4):545-550
以太湖东山与西山之间水域的莕菜根茎为实验材料,在室内分别进行3种温度(28、30、32℃)处理,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分别测定3种温度处理下莕菜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且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法进行拟合,得到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种温度下,莕菜的光合能力大小顺序表现为30℃>32℃>28℃,羧化效率为32℃>30℃>28℃,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为30℃>28℃>32℃;28、30和32℃下的单位叶片生物量分别为0.0019±0.0002、0.0021±0.0003、0.0020±0.0003 g(DW)/cm2,叶片及其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0℃>28℃>32℃,但差异不显著;30℃下的根、茎干重显著高于另外2个温度下的.在低于30℃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莕菜的光合能力均明显升高,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而当温度超过30℃后,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植物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在适宜温度范围内(<30℃),小幅度的升温(2℃)产生了显著的积温效应(200℃.d),促进了莕菜的生长.因此推断,1998 2006年太湖地区平均气温升高约1.0℃的现象对近年来太湖莕菜的大面积扩张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村镇数字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研究了构建村镇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在论述村镇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数据模型,最后本文就系统所能实现的多源数据集成、尺度融合等基本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线服务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阐述了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技术实现方法,设计了适应多源数据协同服务的数据集成方式和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地理框架数据内容构成与建模方法,并说明了其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线服务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阐述了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技术实现方法,设计了适应多源数据协同服务的数据集成方式和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地理框架数据内容构成与建模方法,并说明了其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思乡情切想要重游家乡?紧急出差不知异地交通?没有假期不能出门旅行?买房租房考察周边环境?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2013年5月8日, "天地图"——三维城市测试版( V2.0Beta)在万千用户的期待中正式上线,一次性打包解决了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为我们叩开了全新虚拟现实的大门. "天地图"三维城市打破了传统二维地图的局限,将互联网与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完美结合,虚拟现实建筑物及场景建构三维地图,以360°全仿真的形式为用户再现城市风貌,使用户体验身临其境的全新感受.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志愿者地理信息时代悄然而来。文章以志愿者地理信息的产生为索引.从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和质最控制等方面就国内外志愿者地理信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讨论了目前志愿者地理信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面向分布式服务聚合的“天地图”总体技术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地图"面向分布式多节点协同服务的总体架构,以及"天地图"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体系、在线服务系统、运行支持系统的内容,旨在为同类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蔚 《地下水》2019,(3):104-106
依托粤港澳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平沙农场幅、荷包岛幅、平岚幅)取得的实测数据,结合前人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研究成果,根据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岩土体类型等特征,将黄茅海沿岸地区划分丘陵沟谷区(I)和平原松散堆积区(Ⅱ)2个工程地质区;并按岩土体的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细分为6个工程地质亚区或地段,结合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探讨研究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应对建议。为研究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村镇数字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包括数据建模、标准化处理、分级分类及地理编码统一、分类代码转换、属性结构规整、一致性处理和对象化处理在内的一整套数据整合方法与技术流程,并以北京市吴雄寺村为例,对该村多源数据进行了空间化整合,实现了北京市吴雄寺村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因此本文阐述的数据整合技术今后可以在我国更多的村镇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