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正20世纪初,近代地质学自西方传入中国。初期,在中国开展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的几乎全是外国专家,系统接受过近代地质学知识的也仅为少数留洋学生。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所属的地质研究所成立,标志着地质科学开始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地质研究所是中国第一所专业的地质人才培养机构,它创办于1913年,1916年即停办,历时仅3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数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人类宝贵的科技信息资源。兼顾保护数据知识产权和推动数据广泛共享是科学数据界长期存在的难题。数据出版(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关联出版)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机制。“全球地质数据出版系统”(中英文)将实现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关联一体出版,通过互联网实现科学传播和公益性共享机制,在保护数据知识产权和促进数据共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系统将推动全世界地质学家共享科学数据,为地质领域科技创新提供数据基础。本文基于数据出版的概念,全面介绍了全球地质数据出版,并探讨其数据共享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托于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项目办公室部署项目——四川里伍铜矿、泸沽铁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结合里伍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演化,通过构造-地层剖面和路线的观察,重新认识了构造性质以及其演化特征和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以里伍铜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为研究对象,对  相似文献   
15.
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松柏镇,在地表上没有任何矿化信息,是通过钻探发现的大型铅锌金银盲矿床。通过详查勘探,获得工业+远景铅锌金属储量139万t,金46t,银1600t及镉、铟、硒、碲、铊等伴生元素。开展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对研究矿床成因和指导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下一步地质找矿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赛什塘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赛什塘铜矿区位于青海省中偏东部,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赛什塘牧场所辖。该矿区自50年代被发现后,先后有多家地质科研单位调查研究,基础地质工作相对比较完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质找矿资料。我们力图通过本次研究,明确矿床类型,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准确的摸清地质资料用户的需求,消除资料使用者与资料管理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数字地质资料馆主站访问日志的数据收集工作。数据集采用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方法,将访问者的所在地、关键词、IP地址等信息进行完整记录。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采用了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数据集提供了2014—2017年数字地质资料馆主站的访问记录,有效地反映了访问者在进行地质资料获取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可为日后地质资料网站建设、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南黄沙坪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中国南岭成矿带中段,是一个以矽卡岩型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对矿床内矽卡岩、围岩(灰岩、大理岩)和与矽卡岩形成相关的花岗斑岩岩体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主量元素方面,Fe、Al、Mg、Si等元素在花岗斑岩与矽卡岩中发生了迁入迁出,矽卡岩SiO2含量与MgO、MnO、CaO、Fe2O3+FeO含量呈线性递减的关系;在稀土元素方面,矽卡岩具有明显的LREE富集,HREE亏损,发育有明显的Eu负异常。花岗斑岩具有与矽卡岩相同的REE配分模式,其成岩年龄也与矽卡岩型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158.4±1.3 Ma)相一致,说明两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联系。同时根据矿床内矽卡岩几乎不发育Ce异常,说明形成矽卡岩的流体中没有海水的混合。结合矿床内不同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的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Eu负异常,推测黄沙坪地区矽卡岩是由岩浆热液流体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494~2435Ma)。探讨与之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和演化趋势:(1)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2)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同时兼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和钙碱性演化趋势;(3)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基于SiO2-MgO和SiO2-FeO*/MgO关系,提出T1T2G1绝大部分具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性质,指示它们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并结合岩石组合的类型,论证了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和大陆碰撞环境。进而认为,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过渡性的半成熟陆壳和成熟的陆壳。这样,鲁西地区从新太古代早中期,经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类,记录了鲁西地区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