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相态产品(precipitation type,PTYPE),分别以HSS评分最优、TS评分最优和频率偏差最优为标准,运用最优概率阈值法,生成雨、雨夹雪、雪和冻雨4类降水相态的确定性预报产品,并与ECMWF集合预报系统控制成员及细网格模式确定性预报进行对比。最优概率阈值显示:3种最优标准下,不同相态降水最优概率阈值不同,但冻雨和降雪最优概率阈值均最大,为40%~80%,雨夹雪最优概率阈值最小,约为10%,三者最优概率阈值均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降雨最优概率阈值为7%~25%,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增大。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最优概率阈值法明显提高了降水相态预报能力,且以HSS评分最优时预报效果最佳;最优概率阈值法有效减小冻雨空报,同时显著改善降雨和降雪预报的频率偏差和TS评分,对雨夹雪预报改进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2.
大连市火箭人工增雨流动作业技术与业务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斌  张殿刚  张靖萱  赵繁盛  濮文耀  赵雅轩 《气象》2014,40(10):1271-1278
文章通过统计和分析大连地区1975—2004年30年过程降水≥5 mm的40个天气样本资料,总结了主要降水形势为大槽型、中纬度系统型、北涡型和南涡型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2003年6—10月过程降水在5 mm以上的22个多普勒雷达观测个例,总结得出大连地区主要降水云系为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且积层混合云多于层状云,表明大连地区更适宜开展火箭增雨作业,进而统计和建立了火箭增雨的雷达作业预警、决策判别指标模型;并研究了通过自然降水落区与社会需水综合分析确定作业区域的技术方法;根据雷达预警判别指标权重分析,侧重研究了作业车辆适时调度技术方案及业务流程,为火箭人工增雨科学、高效作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实践典型区域的基本农田核查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基本农田地方核查方法,为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基本农田核查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采用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内外业一体化和人机交互的两种可操作性强、高效快捷的地方基本农田核查方法,总结基本农田疑问图斑类型。  相似文献   
104.
房产测绘是房地产产权户籍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房产测绘应结合新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施工新工艺、测绘新技术的要求,逐步完善房产测绘技术标准,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以解决房产测绘中实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对房产测量中房屋面积测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现有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具有多样性,同时存储系统较多,信息交互复杂,信息的共享困难,利用率不高。基于城市空间框架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规划标准体系的统一、规划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规划应用系统的合并。本文在分析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框架的体系结构,并讨论了基于城市空间框架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关键技术,最后对其城市规划专题数据整理进行了实践示例。  相似文献   
106.
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对气流轨迹进行分析,研究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相似文献   
107.
大连地区近44 a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大连地区1960-2004年的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气温的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大连四季都有增暖的变化趋势,其中春、冬两季增暖的速度最快;20世纪60年代大连地区的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从70年代以后,冬季气温呈明显的增暖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后这种增暖趋势十分显著,而且增暖的幅度全区分布不均匀;大连地区冬季气温与全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步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多尺度突变现象的扫描式t检验方法及其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阐明了将检测两子样本平均值之差的学生氏t检验推广到对多尺度突变现象进行扫描式检测的计算方法;对于t检验要求序列独立的限制,引用了初步的订正方法;还给出了检测两个序列间多尺度突变相干性的计算公式.扫描式t检验不仅具有相当于子波变换检测多尺度突变现象的功能,而且解决了子波变换检测突变时缺少临界值的问题.由于t统计量包含有二阶矩均方差,它不能像子波变换那样作为分解工具,但检测的尺度参数也就不必局限于2的整数幂,因而可以进行扫描式检测.应用于尼罗河年最高与最低水位历史序列(AD622-1470),能较客观和精确地检测出两序列在某些尺度上的相干性(同步或反位相)变化;并由此重新划分了该流域几十年至百余年时间尺度的相对干湿期.结果与目前查阅到的埃及灾荒历史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9.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ECMWF(简称EC)细网格10 m风资料,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各类实况风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EC 10 m风速预报与最大风速最为接近,与极大风速相关性最好,EC 10 m风速对大连地区8站整体预报平均偏大。通过对EC 10 m风速各预报时限资料与其对应的最大风速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实况分类,从风速平均误差来看,实况3级与预报最接近,小于3级时预报偏大,大于3级时预报偏小,各风向间的风速误差也比较明显,但比风级间的误差要小一些;平均绝对误差则是2—3级最小。各时限风速平均误差相差不大,基本在0.1—0.3 m·s-1间,平均绝对误差则随时限延长呈缓慢增大趋势。风速误差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出白天小、夜间大、午后最小、下半夜最大的特征。风速误差也因测站不同,在不同风级和风向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0.
利用1971—2019年大连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髙度场、风场、气压场和水汽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30项气候系统监测指数资料,采用合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大连地区7月降水偏多和偏少年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诊断分析2018年7月大连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的事实和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7月大连地区处于降水偏少的气候背景,是1971年以来降水最少的时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30°—50°N的东亚大陆位势高度偏高,东亚沿岸由南至北为“负—正—负”的高度距平分布,中国华北—中国东北—日本海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东亚大槽偏东和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脊线和北界位置异常偏北,是历史同期最偏北的年份,深厚暖性高压影响大连地区,且稳定维持,从而引起该地区持续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同时850 hPa菲律宾附近至日本以南地区维持异常的气旋式环流,并且整层处于水汽通量异常辐散区域,不利于水汽汇合形成降水。以上是造成大连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脊线和北界位置异常偏北对大连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