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4篇
  免费   3167篇
  国内免费   4152篇
测绘学   451篇
大气科学   917篇
地球物理   2664篇
地质学   13073篇
海洋学   1070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935篇
自然地理   604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631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68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47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364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0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架斜坡及大陆坡海底沙波动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王尚毅  李大鸣 《海洋学报》1994,16(6):122-132
探索陆架与陆坡海底动力地貌演变规律,不仅是学科理论发展上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国土开发和研究海洋工程环境的需要。文中基于作者提出的床面稳定中的“准共振界面波”理论模式,针对南海北部“卫滩幅”地区海床微地貌在水动力条件作用下的现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水深80~250m海底小尺度沙波的形成机理与室内水槽和天然海滩上的沙纹沙丘的形成同属一个规律,这一推论已得到该地区现场资料的初步验证。文中最后还就现有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估算了上述地区沙波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若把河口潮位时间序列简单地看为单输入和输出线性系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借助频谱分析可以将它们在频域内的关系建立起来,用来进行潮位序列的插补,带通滤波技术的应用可使模型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南海北部陆架晚第三纪δ^13C记录与古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经珠江口盆地BY7-1-1及PY33-1-1井晚第三服游有孔虫的丰度、底栖有孔虫小虫超科中葡萄虫和小虫和相对丰度以及浮游有孔虫壳体的δ^13C记录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表层以水生产力总体上呈增高趋势,其中早中民为表层水生产力较低的时期但由N4至N8带表现为递增趋势,中一晚中新世为高生产力晚期,早上新世为又一个高生产力时期。中-晚世时期本区最可能处于非上升流的高生产力地区,而早上新世为受上升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9.
前寒武纪—寒武纪边界处的海洋缺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寒武纪 ( PC— C)边界处两个明显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层主要根据以下几点事区别 :1可视后生动物组合的变化 ;2化石埋藏条件的变化 ;3痕迹化石组合的变化 ;4寒武纪最早期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强度的增加。生物的这种不连续性归因于生物大量灭绝以及软体生物化石埋藏窗的关闭。有不少迹象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不断减少和有骨骼的无脊椎动物群的出现之间发生了地层超覆 ,这些迹象包括在寒武纪沉积物中发现了埃迪犬拉动物群 ,弄清了寒武纪大爆炸之前没有出现生物大量灭绝事件。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富营养的底层缺氧水团向上贯穿运动导致生…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所依据的分析样品是取自珠江最大的一个河口湾伶仃洋中部的水下钻孔岩芯,其底部到达花岗岩基底。通过对第四纪有孔虫群与孢粉化石带特征的分析,阐明在相同的钻孔岩芯中,有孔虫分布变化所反映的古沉积环境特征与孢粉分析的古气候特征较为吻合,并与相应的沉积相对应,结合 ̄(14)C和 ̄(230)Th/ ̄(232)Th比值法测年数据,从而较好地重塑本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地质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