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3篇
  免费   2470篇
  国内免费   2505篇
测绘学   591篇
大气科学   1468篇
地球物理   3131篇
地质学   5640篇
海洋学   1637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1230篇
自然地理   1174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及FY-2E气象卫星及雷达探测资料,针对2013年6月4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暴雨过程伴随有源自东北平原的边界层东风活动,东风活动具有尺度小、降温明显和湿度大等特点。暴雨过程是边界层东风和中低空暖式切变线、偏南风急流和500 hPa短波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风湿冷空气的锋面抬升和地形抬升作用共同加强了中低层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东风冷垫和地形抬升作用触发了雷暴的再次发生,相应雷暴具有高架对流特点。东风气流起到了边界层水汽输送作用,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102.
一次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钊明  王东海 《大气科学》2015,39(2):397-412
台风北移变性并入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夏季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形式之一, 但其中的热动力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一次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冷涡冷空气的不断侵入以及台风移动形成的相对冷平流使得台风暖心结构消亡, 其低层低压辐合和高层高压辐散结构消失, 变性并入东北冷涡后气旋整层偏冷, 低层出现冷中心。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过程中, 冷涡中心附近高空急流南侧的反气旋切变抑制气旋直接往高空发展, 而急流轴左侧的热动力分布特征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发展, 变性后的气旋环流向冷涡的移近有利于急流轴维持倾斜, 从而促进气旋向高空冷涡倾斜发展。同时, 冷空气在气旋低层附近堆积导致等假相当位温线发生倾斜, 造成垂直涡度在气旋中层倾斜发展。台风变性并入东北冷涡后, 高空冷涡槽底的正垂直涡度平流促进气旋由中层直接向高层发展, 而高空冷涡槽底急流促进正垂直涡度平流的维持。气旋高空环流的发展反过来削弱了东北冷涡的高层环流, 导致高空冷涡中心出现北撤。  相似文献   
103.
气溶胶对雷暴云起电以及闪电发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空间电荷分布以及闪电发生率的影响。在这个气溶胶模块中,假定一个三模态的气溶胶对数分布,考虑了气溶胶活化过程。结果显示:(1)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大,雷暴云电荷结构保持为三极型。(2)当气溶胶浓度从50 cm-3增加至1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上升,雷暴云电荷量和闪电发生率增加明显。(3)气溶胶浓度在1000~3000 cm-3范围时,云水竞争限制了冰晶的增长,导致雷暴云上部主正电荷堆电荷量降低。云滴和霰粒子浓度缓慢上升促进中部主负电荷堆和底部次正电荷堆电荷量继续增大。闪电发生率保持稳定。(4)当气溶胶浓度大于3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稳定,云内的电荷量以及闪电发生率保持为一定量级。  相似文献   
104.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改革要求,探索建立公平公正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广西国土资源厅对玉林市、北流市、兴业县开展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调研,对其土地出让收支、被征地农民所得收益情况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情况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土地出让收支情况2011~2013年,玉林市本级及北流市、兴业县(以  相似文献   
105.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大篇幅阐述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采取一系列防范腐败、惩治腐败的重大举措,这充分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的决心。一、为什么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1.什么是权力一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二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  相似文献   
106.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颗粒支撑的长石质岩屑净砂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底扇中扇水道是研究区物性最好的两类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间、湖底扇中扇水道间及湖底扇外扇的储层质量较差.在埋深3 100m以上和3 500m以下主要受以压实作用为主、以方解石胶结作用为辅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影响;在埋深3 100~3 500m主要受有机质生烃溶蚀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影响.不同沉积相带在同一深度层段的成岩演化规律相似,沉积相带控制同一层段物性,成岩作用只影响不同层段的储层物性.该研究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机制创新是高校党校工作取得长效的研究难点。在梳理近年来高校党校工作制度建设现状基础上,从机制创新入手,实证分析高校党校工作的现行运行机制,进而提出加强高校党校工作的4大创新机制:一体化分层级双向互通机制、校内外内涵式动态互联机制、立体化发展式实践教育机制、质优化倒逼式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东营凹陷八面河北部斜坡带的断裂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明确了该区的断裂展布特点和断层活动性,弄清了北部斜坡带的演化规律,同时分析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以后,八面河地区存在2种独立的构造变形系统:一是板块边缘相互作用力;二是到后期由于板块的持续俯冲,地幔底辟作用在岩石圈底面产生的牵引力。八面河北部地区在这2种构造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9.
李欢  吴经华  孙文博  刘飚 《地质学报》2023,97(1):262-277
铜与锡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然而铜锡共生或复合成矿现象在世界主要铜、锡成矿带中比较常见,如中国的右江、南岭(湘南)、大兴安岭南段(内蒙东部)、葡萄牙伊比利亚、秘鲁安第斯、英格兰德文郡、德国厄尔士山、日本西南、俄罗斯远东、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等成矿带均为铜锡复合矿床的集中产区。铜锡复合矿床主要为岩浆热液矿床,以矽卡岩型、脉状矿床为主,兼有火山热液沉积型、斑岩型及云英岩型等。铜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兼有斑铜矿、黝铜矿、辉铜矿等;锡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兼有黝锡矿。铜锡复合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尤其是铜、锡成矿元素的来源是否具有一致性)尚有不少争议,锡普遍被认为是岩浆来源,而铜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及流体的混合是导致铜锡复合成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铜锡复合成矿的研究,主要是从矿床的年代学、单矿物(黄铜矿、锡石)微量元素及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入手,但对厘定铜锡复合成矿过程的作用有限。铜锡复合矿床的成因及勘查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例如Cu、Sn、W、Zn同位素)的联合示踪探索、成...  相似文献   
110.
城市环境中的行道树、车辆、杆状交通设施是重要的交通地物,也是智能交通,导航与位置服务,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等行业应用的核心要素.为了准确识别这些路侧目标,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点云和多视角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PGVNet(point-group-vi ew network),充分利用目标点云数据中空间几何信息及其多视角图像中高级全局特征提升路侧行道树、车辆和杆状设施的分类精度.为了减少视图间的冗余信息并增强显著视图特征,PGVNet模型利用预训练的VGG网络提取多视图特征,对其进行分组赋权获取最优视图特征;采用嵌入注意力机制的融合策略,利用最优视图特征动态调整PGVNet模型对点云不同局部关系的注意力度,学习不同路侧目标的多层次、多尺度显著特征,实现行道树、车辆和杆状交通设施的精确分类.试验采用5份不同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不同城市场景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其中行道树、车辆及杆状交通设施分类结果中的准确率、召回率、精度和F1指数分别达(99.19%、94.27%、93.58%、96.63%);(94.20%、97.56%、92.02%、95.68%);(91.48%、98.61%、90.39%、94.87%).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融合多视图全局信息和点云局部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城市场景中的行道树、车辆和杆状交通设施,可为高精度地图中要素构建与矢量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