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 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 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2.
大气环流异常对云南8月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1-200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与云南8月气温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云南8月低温年,位势高度场的显著相关区在欧亚大陆地区具有"- -"的波列结构,显著相关区在副热带地区表现也较好;据此讨论了云南8月低温发生时的大气环流特征,得出200hPa南亚高压偏弱,500hPa欧亚大陆西风槽脊异常发展,副高偏弱是导致云南8月低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宋家喜 《海洋学报》1992,14(2):47-52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北大西洋北部海温变化与后期南亚500hPa高度场变化有密切关系,文中着重分析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物理过程及其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2004年12月26日南亚沿岸地区灾难性的海啸是地震观测史中被仪器证实了的最大规模的事件。这使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能够建立长波在世界海洋中从其初始源头传播的数学模式,并了解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些波浪带至海洋沿岸不同地点的能量。原来,延长的海底地段,其长度超  相似文献   
105.
孟加拉湾盆地位于印度洋东北部。它的底部覆盖着由沉积物形成的世界海洋中最大的深水冲积锥。在孟加拉湾周边可划分出3个继续向海湾区延伸的沉积盆地:孟加拉盆地,克里希纳-哥达瓦里盆地和科罗曼德尔盆地。根据计算,按孟加拉湾海底油气形成规模来评价可以得出,在沉积盖层厚度超过11km的海湾北部,油气形成过程达到最大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6.
107.
狄慧 《陕西气象》2023,(5):32-36
基于1961—2022年6—8月兰州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兰州夏季高温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近62 a兰州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数年平均值为4.3 d,高温日数以1.3 d/(10 a)的气候趋势显著增加;平均高温初日为7月13日,平均高温终日为8月2日,高温初日变化呈明显提前趋势,高温终日推迟趋势明显;将高温初日与高温终日之间作为高温影响期,平均高温影响期为20 d,呈增长趋势。兰州高温年,欧亚大陆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呈“两脊一槽”形势,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附近高压脊形成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较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北;对应温度场36°N附近有一暖中心存在,恰好与高压中心相匹配,这种配置有利于高温天气发生和维持;100 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强度偏强,与500 hPa闭合高压单体共同对兰州夏季高温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南亚作为哈·麦金德"陆心说"中"世界岛"和斯皮克曼"陆缘说"中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缘政治地位因印度作为重要大国的出现而上升到突出位置并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区。印度作为南亚力量中心,其在与南亚邻国互动过程中使得南亚地缘政治显现出印度领衔下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互动的统一,现实利益需求与不确定性并存,地缘政治主体间合作与心存互疑的矛盾心理和南亚地缘政治走势受印度影响等特点。而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既是南亚地理环境作用的结果,也与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南亚国家间权力结构以及印度抵制外部势力渗透等有关。最后提出对中国经略南亚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9.
李占清 《气象学报》2016,74(6):1017-1022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从广大民众到各级政府都深刻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最关心的是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影响机理并对未来变化进行客观预测。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由颗粒污染物造成的雾、霾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而且进一步影响了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季风气候。本文提出了一些研究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的新视角、新途径、新挑战。东亚和南亚是全球气溶胶主要源地。气溶胶对季风的一个显著影响体现在南亚和东亚大范围的暗化现象,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整体减少。气溶胶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强迫机理存在差异。中国灰霾天增加除了污染排放也与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在实际大气季风气候系统的准静力平衡态的演变中,动力反馈过程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会受到人类污染和自然源气溶胶的强迫作用。对气溶胶-季风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需要把各种尺度的观测和模拟开展起来。更好地了解气溶胶与亚洲季风气候的联系,对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政策,造福世界上过半人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月出现频次最高,具有生消迅速、生命史短和空间尺度较小的特点;这类MCC主要初生于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西北部,消亡于攀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其移动路径以西北东南向为主,时间上初生于午后,形成于傍晚至前半夜,消亡于次日凌晨至上午;MCC发展形成于高温高湿高能环境中,能产生较强降水的MCC的TBB值较低,在垂直结构上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显著的特点,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和中低层的切变辐合是其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攀西地区南部24h最大降雨量,可将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分为大暴雨型、暴雨型、大雨型和小雨型,大暴雨型、暴雨型和大雨型的影响形势相似,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中层位于低槽尾部区域,低层存在切变辐合;大暴雨型的南亚高压强于暴雨型和大雨型,中层的低值系统较暴雨型和大雨型南压明显,而小雨型在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南侧的东北气流内,中低层的低值系统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