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1篇
  免费   2032篇
  国内免费   1919篇
测绘学   2921篇
大气科学   835篇
地球物理   1288篇
地质学   5583篇
海洋学   1338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949篇
自然地理   804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俊涛  康志忠 《测绘学报》2018,47(2):188-197
及时、准确地监测电力线安全可以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本文以机载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后验概率的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用于电力线场景的点云分类。首先结合空间金字塔理论构建多尺度视觉分类特征以此描述空间点及其邻域的几何形状信息;接着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描述观测数据的概率分布,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建立顾及上下文信息的先验概率,从而构建一个多标记能量函数;最后利用多标记图割技术最小化能量函数完成分类标签优化。利用直升机巡线系统和小型无人机巡线系统获取的LiDAR点云数据来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分类场景中的电塔、电力线和植被且总分类正确率得到98%以上。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总体精度更高,尤其是电塔的分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机载多光谱LiDAR数据的地物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锁艳  管海燕 《测绘学报》2018,47(2):198-207
机载多光谱LiDAR系统能够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表面上地物光谱和几何数据,并能够保证所获取的光谱与空间几何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相对完整和一致性。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小样本的学习方法,它避开了从归纳到演绎的传统分类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SVM多光谱LiDAR数据的地物目标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多个独立波段的LiDAR数据融合为单一的、包含多个波段信息的点云数据,然后将融合后的点云内插为距离影像和多光谱影像,最后利用SVM进行多光谱LiDAR数据的地物覆盖分类。通过对加拿大Optech公司的Titan机载多光谱LiDAR数据的试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单波段LiDAR数据,多光谱LiDAR数据可以获得较好的地物分类精度;比较试验发现SVM分类方法适用于多光谱LiDAR数据的地物分类。  相似文献   
103.
跨比例尺新旧居民地目标变化分析与决策树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利燕  张新长  林鸿  杨敏 《测绘学报》2018,47(3):403-412
变化分析与探测是跨比例尺地图数据更新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时间维上地理实体时空演化引起的地图目标变化,甚至将地图目标变化等同于地理实体真实变化,忽略了尺度维上由地图综合导致的表达变化。本文以居民地数据为例,从表层形式和深层缘由对跨比例尺新旧地图数据间的目标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决策树方法构建变化信息识别模型。该模型的目标是判别时态变化和表达变化两种类型,从而提取用于更新小比例尺地图数据的真正变化信息。结合广州市多比例尺地图数据库更新任务及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设计的变化探测模型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一种像素级与对象级结合的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像素级的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代表差异信息的主成分影像;再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分割主成分影像,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最后利用landsat影像进行实验,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由误差造成的伪变化,同时提取的变化区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违规飞行带来的弊端,提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于违规无人机的捕捉,并从机身、控制系统、捕捉装置、控制基站4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了捕捉型无人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两种影像去雾方法。多时相参考影像去雾方法利用同一地区没有雾的影像作为参考,运用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获取地面低频信息将雾去除。自动影像去雾方法是基于拓扑分析的多尺度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影像的纹理和特征信息,将同一场景中的雾和地面信息分离,从而获得去雾后影像。通过青岛地区大量遥感影像数据测试,证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生态足迹法对云南孟连县2005—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根据2005—2011年数据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生态足迹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2.762 hm2/人,土地利用结构急需调整优化。在此背景下建立以生态赤字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设置了8个变量和13个约束条件。根据模型求解优化方案,对孟连县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相比于优化前,人均生态赤字减少10.87%,经济效益增加0.52亿元,社会效益增加0.001 hm2。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国民经济对地理空间数据更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将面临空间数据多样化和爆炸式的增长,如何将这些海量且各异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据仓库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方式,在不改变各类数据更新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应用出口,为解决时空数据管理、表达及应用提供了一个初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9.
潘旸  谷军霞  师春香  王正 《气象学报》2022,80(6):953-966
为了考察不同来源降水产品在中国北方冬季(特别是固态降水)的精度和可用性,优化融合降水产品质量,利用2019年12月—2020年2月美国CMORPH和IMERGE卫星反演降水、日本GSMaP、中国气象局雷达定量估测降水(MOC-QPE)、CMA-MESO模式预报以及地面观测插值等不同来源分析的降水产品,以地面站观测逐小时降水量数据为基准,从KGE评分、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精度统计指标以及命中率(FOD)、虚警率(FAR)和TS评分等降水事件发生角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单源降水产品中地面插值分析产品对冬季降水描述精度最高也最稳定,但存在明显的系统偏低;其次是MOC-QPE和IMERG卫星产品,对中国北方偏南部地区的降水有一定的描述能力,但对北方高纬度地区固态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差;卫星产品中IMERG精度最高,CMORPH则基本没有反演能力;CMA-MSEO模式产品虽然误差较大但与地面站观测的降水特别是固态降水存在较高相关,明显优于雷达和IMERG、GSMaP等卫星产品。采用BMA技术融合雷达、模式、卫星降水形成优化背景场,评估逐步引入不同的数据源对融合降水在冬季的精度影响,引入IMERG卫星和CMA-MESO模式产品均能提升高分辨率融合产品的质量,其中模式产品的改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石家庄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采集了石家庄市2017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10—16日PM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PM2.5中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分析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组成特征,利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定性判断,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及预期寿命损失评估多环芳烃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PM2.5及其中多环芳烃浓度平均水平在采暖期分别为106.00 μg/m3、44.17 ng/m3,非采暖期分别为73.00 μg/m3、40.17 ng/m3。16种多环芳烃中含量最高的是苯并[a]芘,其次为苯并[k]荧蒽、苯并[b]荧蒽、?。多环芳烃单体环数越高其致癌作用越强,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单体的占比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有所不同;采暖期为4环>5环>2—3环>6环,非采暖期呈5环>4环>6环>2—3环的趋势。②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采暖期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非采暖期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③健康风险分析表明,采样期间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均呈非采暖期>采暖期,成人>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值均为10?6—10?4,表明石家庄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在男性儿童、青少年、成人中的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1.18、54.72、110.42 min,在女性儿童、青少年、成人中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2.93 、57.53、101.05 min。研究显示,石家庄市PM2.5中多环芳烃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PM2.5中多环芳烃通过呼吸暴露对人群造成的预期寿命损失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