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勒让德函数的两点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了勒让德多项式 Pn(x)的 k阶导数 P(k)n (x) ,在闭区间〔-1 ,1〕上关于权函数ρ(x) =(1 -x2 ) k具有正交性 ;伴随勒让德函数 Pnk(x)的导数 P′nk(x)在〔-1 ,1〕上关于权函数ρ(x) =1 -x2 具有部分正交性。  相似文献   
102.
西秦岭德乌鲁岩体位于夏河-合作断裂和力士山-围当山断裂之间,寄主岩石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次之,并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对德乌鲁岩体开展了年代学研究,获得的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5.9±1.3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可能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K2O,低Y、MgO的特点,而暗色微细粒包体(MMEs)具低K2O,高Y、MgO的特点,在微量元素蛛网图解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它们具有类似的曲线,在Al_2O_3/MgOSiO_2/MgO图上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这些岩石之间发生了明显的物质交换,说明德乌鲁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由镁铁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混合产生的,可能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发生的强烈壳-幔相互作用有关。MMEs可能是镁铁质岩浆的残余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并带来了Au、Cu等成矿元素,在岩体形成演化过程中生成富含Cu和Au的含矿热液,从而在德乌鲁岩体中形成了热液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3.
白垩纪—古近纪(K-Pg)界限时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重建该时期气候演化历史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理解深时气候演化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海相剖面而言,基于陆相剖面的白垩纪—古近纪界限时期古气候重建研究开展较晚,相关成果缺乏系统总结和集成。本文系统回顾了全球陆相白垩纪—古近纪界限剖面的分布情况和事件年代学新进展,总结了基于以上剖面重建的定量古气候记录和德干火山喷发记录,建立了界限时期中纬度陆地年平均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时间演化序列。陆相剖面分布相对集中且数量较少,中国是该时期陆相剖面发育最多的国家之一,多个盆地已经建立了德干火山喷发记录,在重建该时期陆地气候上具有很大潜力。基于陆相沉积物汞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表明,德干火山作用导致了晚马斯特里赫特期变暖事件并触发了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中纬度陆地年平均温度重建结果显示马斯特里赫特期中期全球经历了~10℃的降温,到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德干火山初始喷发前显著升温至~20℃,并在白垩纪—古近纪界限前后发生多次快速波动。尽管65~63 Ma之间陆地温度记录相对缺失,69~65 Ma之间重...  相似文献   
104.
刘缵武  刘世晗  黄欧 《测绘学报》2011,40(4):454-458
超过2 000阶次的缔合勒让德函数值的递推计算,在接近两极时达到极大的数量级(超过10的数千次方),这导致现有递推方法在计算缔合勒让德函数值及其导数值时失效。通过插入压缩因子技术,提出一个修改的递推算法,并结合使用Horner求和技术计算球谐级数的部分和。试验表明,该算法至少可以计算到3 600完全阶次的球谐级数式,优于现有结果。  相似文献   
105.
采用2000~2010年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选取叶绿素a作为主要水质参数对浙江省德清市境内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反演。在同步实测数据缺乏的条件下,基于波段特征的比值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叶绿素a的反演,对于反演结果分析总结德清地区水质污染情况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铊(Tl)是一种战略性关键金属,在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作为“稀散元素”之一,Tl主要富集于低温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和白铁矿是其主要载体矿物。滇东北火德红MVT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和白铁矿显示Tl的富集,其中白铁矿中Tl含量显著高于黄铁矿,为探究Tl在不同矿物之间的差异性富集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对火德红矿床共生黄铁矿-白铁矿开展系统的结晶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结果表明,热液黄铁矿、白铁矿晶粒组构具有一定继承性,与闪锌矿紧密共生,暗示为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激光剥蚀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和白铁矿中的Tl含量分别为127×10^(-6)~516×10^(-6)和356×10^(-6)~1046×10^(-6),不同含量测点Tl的激光剥蚀时间分辨元素信号曲线均较为平滑,暗示Tl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黄铁矿和白铁矿晶格。透射电镜(TEM)进一步证实Tl类质同象直接替换Fe为主,即2Tl^(+)←→□(空位)+Fe^(2+)。结合黄铁矿和白铁矿中Tl与Zn含量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认为白铁矿中Tl的超常富集可能与偏酸性条件下富Tl、Zn和Fe等金属成矿流体有关。综合研究表明,火德红矿床黄铁矿与白铁矿中Tl的差异性富集与晶体结构、Tl赋存状态无关,而是流体成分、物化条件共同制约的结果,受到矿物和矿床等不同尺度苛刻成矿条件的影响。与闪锌矿共生的白铁矿是未来寻找铊资源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低弗劳德数水流条件下,二级消力池是解决消能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至今为止,有关二级消力池的工程应用研究较多,而在体型参数和消能机理方面研究较少。为此,采用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弗劳德数水流二级消力池体型参数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消力池的长度、深度和尾坎高度等参数都存在界限值,超出界限值时第一级消力池易于产生波状或远驱水跃,而第二级消力池出池水面波动显著增大。池长小于界限值时,消力池池内流态恶化,消能率明显降低;尾坎高度越低,消波效果越好。优化后的二级消力池消能率明显提高,且二级消力池对尾水位的适应性也显著扩大。引入尾坎高度修正系数ωi,提出了各级池长和尾坎高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8.
为厘定德能铜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德能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玢岩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分析了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26.6±2.2~127.5±2.2Ma。岩石硅含量中等(平均58.58%),富碱(ALK平均6.53%),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图右倾,(La/Yb)N为4.64~6.18。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Pb、Zr和Hf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亏损。206 Pb/204 Pb为18.629~18.771,207 Pb/204 Pb为15.690~15.738,208Pb/204 Pb为39.188~39.435。(87 Sr/86 Sr)i为0.709215~0.710463,(143 Nd/144 Nd)i为0.512044~0.512093,εNd(t)为-8.40~-7.45,TDM2为1524~1602Ma。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为I型花岗岩,具岛弧岩浆活动特征,是向南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脱水,导致地幔楔发生熔融,幔源物质上涌引起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9.
We analyze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delta configuration in some well-known super active regions based on photospheric vector magnetogram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initial developing stage of some delta active regions shows a potential-like configuration in the solar atmosphere, the magnetic shear develops mainly near the magnetic neutral line with magnetic islands of opposite polarities, and the large-scale photospheric twisted field forming gradually later.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1) The analysis of magnetic writhe of whole active regions cannot be limited in the strong field of sunspots, becaus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raction of decayed magnetic field is non-negligible. (2) The magnetic model of kink magnetic ropes, supposed to be generated in the subatmosphere,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evolution of large-scale twisted photospheric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and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magnetic shear in some delta active regions. (3) T  相似文献   
110.
超高阶重力场模型的提出使大地水准面差距的计算结果越来越精确。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重力场模型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的算法,采用标准向前列递推法求解缔合勒让德函数值,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避免产生超高阶递推过程的不稳定现象。结果表明: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能稳定递推至2 700阶,验证了大地水准面差距验证算法、软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