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1123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李荣容  包为民 《水文》2007,27(6):25-27,21
遥测系统观测的雨量资料常会包含粗差,根据降雨量的特征,结合抗差理论,包为民等曾提出三步抗差修正方法。将此法应用到龙颈上水库等10个水库流域的实测资料当中,验证其有效性,并分析比较各步抗差修正的效果及降雨特征与抗差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差修正方法可行,且第一步和第三步结合的修正效果最好;降雨中心较明确,多年降雨特征相似,强度变幅稳定的洪水,不容易出现误抗。  相似文献   
102.
从1991年至1997年,我国先后完成了全国GPS一、二级网的布测,该网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通过该网的平差,建立了我国高精度的GPS参考框架,在全国GPS网平差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种新的相关GPS基线向量抗差估计方案,并应用了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抗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方法,测站点坐标估计值的内外符合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基于相同的数学模型和平差方案,由两个不同的部门,独立开发了两套软件系统:“GPS平差之星2000”和“VECADJ”,并进行了相互比对,在自由网平差中,两套软件解算的所有坐标分量最大差值为1毫米;引入某些GIS站固定基准后,其坐标分量最大差值为6毫米。最终点的均方误差大约为8.6厘米,所有GPS点位的均方误差均值约为1.2厘米。  相似文献   
103.
高精度GPS网的统一与数据处理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立芬 《测绘学报》2002,31(1):93-93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不同部门先后建成了全国GPS一级网和二级网、国家GPS A级网和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及全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和区域地壳形变监测网等.分布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和岛屿,总计2 400多点. 对于我国早期布测的各个GPS网,由于观测时刻卫星星座和星历的不完善,接收机的精度偏低,且由于财力不足,同步观测仪器少,各单位不得不分期观测、分级观测、分区观测.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致使各个GPS网的兼容性很差;在标定基准方面,并不具备全球背景,各个子网存在着明显的系统差和基准定义差;资料零乱,信息不能共享,使用效率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能充分利用现有各个GPS网,使其发挥整体效益,特别是利用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高精度观测信息提高现有GPS网的精度,维持大地测量动态坐标框架,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对这些高精度GPS网的联测和观测资料的联合处理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了全国GPS网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联测的设计思想.完成了全国GPS一、二级网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联测的技术设计方案,并用于实际联测. 2.系统地讨论了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的平差方法及其对应基准的意义,提出了基于Bayes理论的GPS数据处理方法,推导了相应的参数估值公式及其验后协方差估值公式,推导了基于不同基准、不同历元平差结果的转换公式. 3.详细研究了GPS数据处理中基准站的选取、基准站坐标的约束等问题,首次系统地讨论了基准站选取的几何意义、统计意义与物理意义,提出了基准站选取的一般原则. 4.建立了同时顾及坐标框架系统参数和地壳运动参数的GPS网联合平差模型.使用该模型可使块体的运动参数与全网的坐标转换参数相分离,从而提高所求坐标转换参数的精度和可靠性,并用多组GPS实测数据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5.利用国内多个GPS网的联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特征,讨论了相应的应变场,为研究我国的大地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的约束. 6.将抗差估计理论用于地壳运动应变场的分析,推证了应变参数的抗差估计解式,以及观测误差对各类解的误差影响函数和解差函数,分析了观测异常对应变参数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大地测量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相关观测异常诊断、质量控制是测量数据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分别从方差膨胀模型和相关权元素压缩模型入手研究了相关观测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给出了误差影响函数;构造了方差膨胀函数和权因子收缩函数;利用观测量的等价协方差阵和等价权矩阵讨论了相关观测质量控制的计算方法。该等价协方差矩阵和等价权矩阵不仅保持了原有协方差矩阵和权矩阵的对称性,而且保持了原有协方差矩阵的相关性不变。计算结果表明异常观测的方差膨胀法和等价权法能有效地控制异常观测对参数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粗差检验与抗差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观测值中含有粗差时,检验表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结果同样含有粗差,且粗差还可能会发生转移,为有效地抵制粗差和随机模型差的互相影响,指出了发生这一转移的原因,介绍了基于双因子等价权的抗差估计,并针对相关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抗差解求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法矩阵0值溢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抗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建  马高峰 《北京测绘》2002,(1):16-18,22
本文讨论了当观测值中含有粗差时对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结果的影响,为减弱这种影响,提出了抗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试算结果表明,抗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具有一定的抵御粗差污染的能力,可用于具有多类或多种精度观测值的一并平差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7.
评价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通过室内试验及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与用扁铲指数(水平应力指数KD)计算得到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进行比较,说明Marchetti(1980)计算cu的公式适用于上海地区的饱和软粘土.同时,扁铲模量ED与不排水抗剪强度cu具有线性相关性,故找到了一个更为简便的计算不排水抗剪强度cu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8.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孔隙土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了吸力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与非饱和形态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Bishop公式的正确性澄清了多年来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误解。用新的观点阐述了非饱和土中抗剪强度分布不均匀及浸水湿陷的原因;同时还对Fredlund和卢肇钧提出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抗剪强度理论在理论上都是相同的,其区别仅在于确定由吸力产生的那部分有效应力时采用的参数和测试 方法不同。为今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从理论转向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抗差最小二乘法在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时,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黄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将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实证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0.
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混合平差的基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元喜  郭春喜  刘念  丘其宪 《测绘工程》2001,10(2):11-14,19
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测量混合平差是综合利用各种重力测量资料确定重力网基准,提高重力网综合质量的有效途径,文中首先从重力观测的系统误差入手,讨论重力网平差的函数模型;进而根据两类重力观测信息对重力基准的贡献,分析了不同平差方法所对应的各类基准及基统计意义与可靠性;最后对重力网平差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