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S^2MP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2MP是SGI刚刚推出的新一代体系结构,既具有MPP的可扩展性,又具有SMP的可编程性。将两者的优势集于一身。将S^2MP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两种多机结构进行比较,指出了S^2MP结构的特点,分析结果认为S^2MP是当代MINMD机器最具代表性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自动测量一体化系统AMIS的主要功能以及在港口湾水库大坝基准网复测中的应用实例,并与传统测量法进行了对比,表明AMIS系统是进行各种控制网测量等的理想系统.  相似文献   
103.
甘肃花黑滩钼矿床位于北山造山带南带柳园地区,矿体产在花牛山碱长花岗岩与蓟县系平头山组接触带中。热液成矿过程包括早、晚两个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以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早阶段。早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包裹体、富气二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83~342℃,盐度范围为16.53%~15.67%NaCl,属高温、中等盐度流体。晚阶段石英中发育富液二相包裹体和纯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306~142℃、盐度范围为15.66%~12.62%NaCl。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流体温度显著降低,盐度变化不明显。矿石硫化物δ34S值大多为正值(1个样品为负值),范围集中于3.3‰~3.9‰,均一化程度较高,暗示矿石硫主要来自岩浆,有少量地层硫的贡献。围岩成矿元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源于花牛山碱长花岗岩。结合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高温岩浆热液矿床,与花牛山碱长花岗岩成因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4.
磷对地下水反硝化系统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SrDNA克隆文库法研究了两根磷矿石含量不同的反硝化柱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异同,每根反硝化柱中的样品随机测定了108个克隆子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反硝化柱内的细菌均具有高度多样性,但是磷矿石的投加与否可明显引起菌群结构的变化。无磷矿石添加的反硝化柱内细菌分属14个类群,而有磷矿石添加的反硝化柱内细菌分属10个类群。两反硝化柱内的优势菌群均为β-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其相对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添加磷矿石的反硝化柱样品中β-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文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93%、15.74%,而无磷矿石添加的反硝化柱样品中β-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文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07%、12.04%。此外,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内Rhodocyclales类菌属占据主导地位,包括Thauera sp.、Azospira restricta、Denitratisoma等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属。而且,Rhodocyclales类细菌在PC柱样品文库中所占的比例比其在ZC柱样品文库中的比例高9.2%。因此,磷矿石作为反硝化柱的固相磷源,可以影响细菌菌群结构,增加优势菌群的数量,最终提高硝酸盐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5.
以广东省境内1 700多个自动站雨量为分析对象,在利用传统的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GIS的分析方法,在质控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形成了一套结合GIS空间分析的自动站时降雨量资料质量控制方法。1)能够检验出自动站雨量资料的异常,对广东省自动气象站网比较密集的地区有一定的适用性。2)对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已经业务运行的质量控制方法形成有益的补充。(3)面对异常降雨资料,可以有效地监控区域自动站是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6.
梦里星空     
人都会做梦,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却不同,我是“夜有所见,夜有所梦。”  相似文献   
107.
朱江 《天文爱好者》2008,(11):50-51
楔子 机缘不巧,由于种种客观原因,2008年8月1日的目全食我又没能去全食带。然而,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我决定在北京选一个地方组织学生观测日偏食,尽人事,听天命吧。  相似文献   
108.
淇河是我国著名的"诗河",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其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我国典型河流湿地特征。鹤壁淇河湿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恢复流域水文联系的关键生态属性,规划利用历史参照系统、岸线修复、植被修复、食物链修复等技术措施恢复淇河水量,保护水质,旨在为河流湿地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生境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江  张招崇 《地质论评》2013,59(1):137-148
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 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二叠世瓜德鲁普期末(end-Guadalupian,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GLB,约260 Ma)生物灭绝事件.尽管这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巧合的是,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分别与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存在耦合关系.一般认为,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机制是其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和火山灰引发全球性环境气候急剧恶化的结果.本文回顾近年围绕大火成岩省与这两次生物灭绝耦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大火成岩省相关地质过程释放挥发性气体量化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一些现阶段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提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进一步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0.
Trends and scales of observed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soil moisture dataset from direct gravimetric measurements within the top 50-cm soil layers at 178 soil moisture stations in China covering the period 1981-1998 are used to study the long-term and seasonal trends of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as well as estim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of soil moisture for different soil layers. Additional dataset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ir (TDSA) are analyzed to gain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There are increasing trends for the top 10 cm, but decreasing trends for the top 50 cm of soil layers in most regions.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appear to dominantly influence trends in soil moisture in both cases.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nd in some regions can be affected by snow cover in winter. Timescales of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are roughly 1-3 months and increase with soil depth. Further influences of TDSA and precipitation on soil moisture in surface layers, rather than in deeper layers, cause this phenomenon.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emporal scales for soil moisture are region-dependent and consistent in both layer depths. Spatial scales of soil moisture range from 200-600 km, with topography also having an affect on these. Spatial scales of soil moisture in plains are larger than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former, the spatial scale of soil moisture follow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whereas in the latter, the spatial scale is controlled by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