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利阳  任柄璋  白志达  伍光英  侯红星  刘博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59-67z1060
正大兴安岭地区乌奴耳镇位于头道桥-鄂伦春断裂带上,发育蛇绿混杂岩、岛弧型侵入岩、碰撞型花岗岩等,通过对这些构造岩石组合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总结了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为东北陆块群及古亚洲洋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近4 a德清县内地闪数据,采用网格法绘制地闪密度图,并对近40a的德清雷暴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德清县雷暴日较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偏多|1971-2000年雷暴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00年后雷暴日数呈上升趋势|除12月以外每月均有雷暴发生,7月和8月是雷暴日高发期|春夏季雷暴日较多,秋季次之,冬季较少发生雷暴。雷电主要出现在12-13时和15-16时。至2010年,德清县大部分乡镇的地闪密度均大于4次/km2,落雷密集区面积逐年增加,高密集区有向山区和东北部乡镇扩散的趋势。落雷的分布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西北部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50-200m的低坡丘陵地带落雷密度较大。德清县莫干山至对河口水库一带、县城武康北部、洛舍和钟管镇交界一带及雷甸镇的西南部均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塔里木河流域不同生境内胡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胡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胡杨种群结构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下游胡杨种群与上、中游种群的差异性较大。上、中游胡杨种群的幼苗丰富,种群径级大小、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存活曲线符合DeeveyC(凹)型,且其动态指数均大于0,为增长型种群;而下游胡杨种群的幼林株数(10 a以内)较少,长势较差,出现很多枯死幼树,种群结构属于中部大,两端小的偏正态分布,存活曲线呈现凸型,且其动态指数小于0,为衰退型种群。  相似文献   
104.
河道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树木年轮变化指示植物对其生境条件变化响应的生态信息,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侧枝年轮样本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塔里木河河道输水对下游胡杨个体生长的影响,通过样本反映群体的方式,评价河道输水对下游胡杨种群恢复的作用及效果。由于目前主要依靠地下水来复苏胡杨,下游潜水位受输水量及输水距离的影响,并在不同空间范围上升幅度不同,使胡杨生长响应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河道输水后潜水埋深与胡杨枝径生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在依干不及麻断面拟合方程为y=0.0443x2-0.703x+3.5869,R=0.935,P=0.009;表现为水位越浅,胡杨枝径生长量越高;但当水位上升到4 m以上时,胡杨生长量趋于稳定。②胡杨对输水作用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各断面依过水时间长短顺序为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依干不及麻,但经8次输水后,2002—2007年胡杨枝径生长量响应大小顺序为喀尔达依、英苏、阿拉干、依干不及麻。其中下游末端依干不及麻区段胡杨枝径生长增加不明显。③河道输水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在胡杨生长季输水更有利于胡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梁北矿-550m水平二1煤层属典型“三软”煤层,煤层透气性差,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地应力大,具有较强的突出危险性。11采区煤巷埋深达610~750m,现场调查表明,巷道持续大变形,底鼓严重,支护难度大。本文对梁北矿-550m水平11采区二1煤层巷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煤巷变形特征,运用FLAC数值试验方法对巷道大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煤巷变形以显著底鼓为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煤层软弱、底板煤扰动、瓦斯防突钻孔效应和支护缺陷。认为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的支护应兼顾瓦斯治理与支护两方面,宜把它们当成一个系统进行协同分析,这是有效解决此类煤巷稳定性控制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常规CT血管造影(CTA)联合减影CTA(S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疑似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A、减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诊断实验评价方法比较两种CTA法与DSA法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及其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CTA显示共62条颈动脉狭窄,SCTA显示共80条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DSA显示共76条颈动脉狭窄,常规CTA与DSA检出颈动脉狭窄有差异,SCTA与DSA检出颈动脉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8.9%(60/76),特异度为85.7%(12/14),阳性预测值为96.8%(60/62),阴性预测值为42.9%(6/14);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7%(75/76),特异度为64.3%(9/14),阳性预测值为93.7%(75/80),阴性预测值为90.0%(9/10),与CTA比,S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和分级方面,SCTA较常规CTA更能准确反映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7.
欠发达村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敏感因子,与城市中其他地物相比变化更加迅速明显。因此,及时掌握这些村落的数量和分布信息对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能够提供大量的地面细节信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自动提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形态结构多样且易与其他地物混淆的欠发达村落的研究很少。本文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和模糊分类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欠发达村落信息的提取。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特点构建类别体系并进行样本的采集;然后,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对每个样本提取不同类别、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最后,利用模糊理论实现研究区域地物的分类。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利用京津地区的验证样本和截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试验。试验得到的最高精度为93.3%,表明本算法可以有效实现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中欠发达村落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8.
我矿小钻机担负着全矿找煤、定构造、探老窑、探放水和灭火等任务。由于生产钻都在井下施工,条件差,要求钻机体积小、重量轻、力量大。原200米、50米钻机的缺点是:体积大,部件多,笨重,搬运安装困难,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每打一个钻孔都要掘4~5米长的钻窝,往往不能如期施工。因此钻探工作一直很被动。   相似文献   
109.
乌奴耳构造混杂岩由不同性质的岩块和基质组成,属泥沙质构造混杂岩.岩块可分为内部岩块和外部岩块两种类型.岩块大小不一,成分和形态各异,在混杂岩中分布无序.基质为片理化泥质岩或千枚状板岩,剪切变形强烈,面理产状紊乱,绕岩块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乌奴耳构造混杂岩明显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是典型的泥沙质构造混杂岩,是新林-喜桂图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地形高程的云南省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961-201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和云南省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降雨数据的分析,将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影响降雨强度的主要因素,引入到降雨量空间预测的多元地理统计中,并利用协同克里格算法构建降雨强度与地形高程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对云南省年平均降雨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模拟。插值结果与距离权重法、一阶局部多项式法、二阶局部多项式法、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等其他5种空间数据插值方法进行对比与分析,并通过分析各个交叉检验统计量来验证评估数据的误差,从而选取出最优的空间插值方法。结果显示,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法对降雨量空间插值的效果和精度高于反距离法、局部多项式法和样条函数法,而协同克里格法由于考虑了地形高程对降雨量的影响,具有更好的插值效果,因而更适合山地降雨数据的空间插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