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磊伯 《地质论评》1948,13(Z1):9-26
湖南南部的地质构造,就现在所知道的,看来相当复杂,整个区域,因未经详细调查,有关的事实,似不能像湘中一带,由于田奇携先生等综合研究,已经相当明白,在继续查看湘  相似文献   
102.
《地质与勘探》2008,44(2):44
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有关规定,经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第五届四次会议终评决定,傅家谟等16人分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教师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被授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2月1日,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期间举行的第10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总局工程师徐水师荣幸地接受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自颁发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相似文献   
104.
刚才,我们选举产生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六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承蒙大家信任,我被推选为六届委员会主任。我感到十分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这次会议听取了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讨论了六届委员会的工作要点,学习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5.
曾问渠 《第四纪研究》2007,27(5):668-668
记得1964年4月的一天,我从京郊野外来到第2期地质力学进修班报到.我们这一期学员有七十多人,分别来自不同部门的教学、科研、生产岗位,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是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而我只是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技术人员,对于地质力学的了解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06.
段万倜 《第四纪研究》1989,9(3):195-200
本文简要介绍了李四光教授从青少年直到逝世为止的毕生活动中的重要事迹。其中包括早年留学日本时参加中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后,专攻地质科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前后,专心致志地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工作,在长期的科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为繁荣祖国科学事业,发展和提高中国地质科学水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在国内外科学界、知识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中国人民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107.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89,9(3):237-242
本文以李四光先生在1925年写给当时在德国留学的杨钟健的三封信为根据,记述了这两位学者长达五十多年的师友情谊。杨钟健是李四光先生1920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时的学生,在李四光先生的鼓励、帮助下,杨钟健专攻古脊椎动物学,从而开始了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魏生生 《地球》2009,(5):48-49
在隆恩寺附近,我探访了中峰庵前,小山顶上的李四光纪念亭和纪念碑。《李四光纪念亭(碑文)》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地球》2009,(5):58-60
地下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同地震预报一样,也是李四光晚年常常挂在心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在他看来,就像人类发现煤炭、石油等燃料一样重要。地热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也是地质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0.
《地球》2009,(5):8-29
“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个外行,但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