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7篇
  免费   4284篇
  国内免费   4358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585篇
地质学   19112篇
海洋学   85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47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545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802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963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854篇
  2000年   745篇
  1999年   775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731篇
  1996年   751篇
  1995年   730篇
  1994年   699篇
  1993年   600篇
  1992年   646篇
  1991年   545篇
  1990年   501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9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崔敏  徐建永  郭刚  谢晓军  祁鹏  肖曦  王欣 《现代地质》2021,35(4):1106-1113
杭州斜坡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新区,构造特征的研究是开展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杭州斜坡的结构、主控断裂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斜坡结构差异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斜坡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部分,中段断层走向为北北东向,单个断层的延伸长度小但数量多,存在倾向东和倾向西的顺向断层和反向断层。迎翠轩主断裂在平湖组沉积时期持续活动,杭州斜坡中段在平湖组中段下部沉积时期断层活动最强,最大落差达800 m。迎翠轩主断层走向变化、断层两侧砂岩含量和岩性反演结果表明,杭州斜坡中段断层上升盘的砂体发育程度较北段差,封堵性优于北段。关键成藏期(23 Ma和12 Ma)杭州斜坡中段处在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之上,迎翠轩主断裂中段在15 Ma后基本不活动,有利于下降盘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02.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探索渤海湾盆地潜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基于前人对渤海湾盆地内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地震剖面的精确解析,结合相干切片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研究428构造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特别是对428构造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平面和剖面上的解析与断裂组合分析。结果发现:428构造东、西侧现今差异主要是由一条斜跨该构造的NEE向断裂导致的,对比邻区野外应变测量分析,识别出五期构造应力场,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各阶段应力场变化,并结合428构造及其周缘残留地层等方面的证据,进而认为428构造经历了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早期逆冲、燕山中-晚期伸展、燕山末期挤压及新生代右行右阶的走滑-拉分构造叠加的多期复合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首次在红河断裂带内的花岗糜棱岩中发现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高分辨率平插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成分中的C元素平均含量约为10%,指示无机成因,并非某些菌类微生物,结合XRD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纳米颗粒成分来自花岗糜棱岩的造岩矿物。通过对各种形貌特征的纳米颗粒观察、筛查和规律分析,探讨了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意义,认为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岩石破裂形成球粒状纳米颗粒、球粒状纳米颗粒粘聚形成片状、片状纳米颗粒卷曲成管状以及管状纳米颗粒脱落聚集四个阶段,其中后三个阶段为纳米颗粒的后生构造变形阶段,指示红河断裂带构造环境的多期次变化。断裂带内球粒状纳米颗粒可能是在宏观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最小变形产物,其结构或变形特征蕴含丰富的宏观构造活动信息,是传统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之外的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4.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区,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测试分析,限定了区内8个岩体结晶的温压条件、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等要素,为解析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钙碱性侵入岩的构造环境、演化过程和成矿作用提供矿物学方面的制约.测试分析表明,岩体中的角闪石富镁(MgO:5.82%~18.04%)、富钙(CaO:9.91%~12.56%)、富钠(Na2O/K2O>1.0)、贫钾(K2O:0.06%~1.16%),属于钙角闪石族.角闪石化学成分特征揭示其大部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寄主岩浆为钙碱性,岩浆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是板块俯冲背景下由地幔楔与大陆地壳物质混熔形成.由角闪石温压计得出矿物的结晶温度为751.88~887.46℃,压力为62~248 MPa,相应侵位深度为2.35~9.4 km.通过角闪石成分计算出岩浆的氧逸度为ΔNNO+0.30至ΔNNO+2.48,并且在角闪石结晶时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H2Omelt>5%).通过分析可知觉罗塔格构造带中的钙碱性侵入岩具有高温、低压、高氧逸度、富水和侵位浅的特点,有利于Cu等元素在成矿流体中富集,符合区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因此推测觉罗塔格构造带内仍具有一定斑岩铜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5.
西准噶尔地区分布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地表地质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蛇绿岩深部结构构造研究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为此,本文选取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萨尔托海段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配套地面重力、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等综合测量,获得了该蛇绿岩体地表分布、接触关系以及深部的磁性、密度结构和电性特征,精细刻画了蛇绿岩的深部结构与构造,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侵位机制和动力学过程.萨尔托海蛇绿岩具有低重力、高磁性和变化范围较宽的电阻率值,岩体整体以构造岩块状产出,表现出挤压逆冲、走滑剪切、破碎蚀变等变形变质.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萨尔托海岩体是在近东西向挤压兼走滑应力作用下以斜向楔冲形式构造就位,并进一步受到后期左行走滑和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西准噶尔蛇绿岩的构造侵位与晚石炭世板块汇聚背景下残余洋盆的收缩有关,持续的挤压兼走滑应力使残余洋盆下伏基底蛇绿岩沿断裂构造侵位于上覆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0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1,(2):F0004-F0004
欢迎读者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订购2021年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双月刊,逢双数月15日出版发行):1、通过邮局订购,邮发代号为82-297。  相似文献   
107.
商丹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次活动的大型断裂带,区域上也是大型金属矿的赋存带,对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以商丹断裂带(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孔沟至寨根一带构造剖面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控矿构造和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综合研究表明,商丹断裂带(河南段)具多期活动特征,整体呈现"正花状构造"样式。分析方解石机械双晶、矿物动态重结晶及变质矿物组合等显微构造显示,断裂带以韧性变形为主,两侧地层以韧性和脆性变形叠加为特征。区内变质变形温度以绿片岩相、中低温为主,局部可达角闪岩相。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控制本区金矿的总体控矿界面,晚期的构造活动形成的韧-脆性破碎带对先期形成的矿床进行改造、富集、最终定位,主断裂两侧的次级韧-脆性构造带是未来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8.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育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两种源-汇模式,前者的主物源在构造转换影响下发生变化,沉积边界、可容空间及沉积样式也随之改变,形成叠合连片的有利储集区;后者物源供给、搬运、堆积等在时空上发生有序变化,形成扇-洲-滩共存的复合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分带性较强。因此,探讨构造转换控制下的源-汇体系特征及控砂模式,对寻找古近系优质储层有重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福建地质》2021,40(3)
通过福建1∶5万漳湾镇、溪南镇幅区域地质调查,对闽东北福安和霞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及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园组火山岩共分为中性-中酸性、酸性及中性-中酸性3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南园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南园组中性火山岩具有高铝、低镁铁特征,酸性火山岩具有高硅、高铝、低镁、低铁、低钛特征,且南园组酸性火山岩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不相容元素Ba、Sr、P、Ti等的亏损和负Eu异常特征,显示了更高的分异程度。南园组火山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相似,可能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下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10.
曹钟元 《吉林地质》2021,40(1):20-24,33
利用槽探、钻孔等探矿手段,共揭露出4条金矿体,矿石类型全部为碎裂蚀变岩型.老岭断裂带或其次一级韧、脆性断裂为区域主要控矿构造,F03断裂破碎带为区内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已发现的矿化蚀变带及矿体未全控制,区内丰富的找矿信息预示着该区有找矿远景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