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生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关系和湖泊营养状态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章宗涉 《湖泊科学》1998,10(4):83-86
本文根据中国一些湖泊的资料,从湖泊营养化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和优势种以及浮游植物,透明度和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表明高等植物和浮游藻类这两种初级生产者的生产在浅水湖泊中呈负相关,并反映在水质指标和湖泊营养状态下,同是,简要讨论了光限制,营养供给和生化抑制作用在浮游植物与水生高等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总被引:191,自引:22,他引:169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富营养,处于富营养化的发展中,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正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湖泊围垦、湖岸忖砌,水产养殖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营养盐输出途径。国际上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表明,即使流域上的外源污染排放降到历史最低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其原因与浅水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污染有关。动力作用导致底泥悬浮,,影响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也影响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除了进行外源性营养盐控制之外,还必须进行湖内内源营养盐的治理。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水生植被,控制底泥动力悬浮与营养盐释放。而要进行水生植被恢复,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庄德辉 《湖泊科学》1993,5(1):85-91
本文综述酸雨对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影响。介绍酸雨引起水体酸化和水体的缓冲能力,阐述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和所处不同发育阶段对低pH的敏感性差异。还讨论了由于遗传和适应引起生物对低pH的耐受性差异。酸化水体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生物种类数减少,多样性降低,生物量减少和食物链遭破坏。酸性pH对水生生物的毒作用方式包括气体交换受阻、体盐调节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与金属的联合作用等.最后还对若干问题作了扼要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作为输水沿线上最大调蓄湖泊的洪泽湖,其水位将提高0.5m,并趋于稳定。这一结果对该湖的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明度,pH值在某些湖区将有所降低,而敞水区无变化;短时间调水,湖水中营养盐含量基本无改变,但长时间连续调水,无机氮化合物将增加,可溶性磷下降,浮游生物数量仅在局部湖区有增减,全湖无大的差异;腹足类下降而河蚬数量将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全湖生物量将减少;敞水性的鱼类增加,草食性鱼类或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产卵基质的鱼产量将下降。  相似文献   
105.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由文辉 《湖泊科学》1994,6(4):317-324
论述了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类型、群落的数量特征及演替。结果是:(1)湖中分布有2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隶属16科,21属;其优势种为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芦苇等。(2)湖中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挺水、浮叶、沉水三个植物带,12个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3)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重要值以苦草最大,茨藻属植物最小。(4)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有由沉水型向浮叶型、挺水型或漂浮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云君  梁彦龄 《湖泊科学》2002,14(2):185-189
测定了72种大型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能量密度,其中69种是第一次测定,底栖动物的能量密度随物种、季节、地区、年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绝大多数寡毛类的能量密度为22.99-25.08kJ/g(干生),软体动物的能量密度为16.72-22.99kJ/g(干重),昆虫及其幼虫的能量密度变异较大,为10.45-25.08kJ/g(干重)左右。  相似文献   
107.
济南市不同区域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制定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年5、8和10月,对济南市水生态系统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共设36个采样点,采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四种生物,并测定了26个水环境因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小提琴图法和冗余分析法,筛选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分析济南市水生生物丰富度和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共筛选出6个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分别为流量(Flow)、溶解氧(DO)、栖息地质量指数(QHEI)、电导率(Con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黄河区Flow、DO、QHEI和水生生物丰富度均较高,小清河区COD、TN、Cond和水生生物丰富度最低.黄河区Cond与鱼类丰富度呈显著相关,城区TN与底栖动物丰富度呈显著相关,小清河区COD、DO和QHEI对水生生物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徒骇马颊河区TN对水生生物丰富度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济南市水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8.
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太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太湖水生植被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全面的太湖水生植被调查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未见报道.基于2014年夏季全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比较分析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共有23种水生植物从太湖消失,其中1981、1997和2014年分别消失7、4和12种.从分布区面积来看,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总体呈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消失,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湖区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持续扩张的态势,1981年全湖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8%,到2014年已经有33.82%的水面有水生植被分布.从生物量组成来看,太湖水生植被先升后降,从1960年的10×104 t,持续上升到1988年的44.72×104 t,1997年下降到36×104 t,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29.09×104 t.但挺水植被以外的水生植被,尤其是浮叶植被的生物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总生物量的下降与东太湖挺水植被大面积消失有关,到2014年全湖挺水植被生物量比重仅占5.15%,东太湖沼泽化问题已不复存在.从群落组成变化情况来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分布区面积锐减,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分布区持续扩张.目前太湖水生植被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和东部湖区水生植被过量生长.  相似文献   
109.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 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拆除后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对东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东太湖30年来水体营养盐浓度年际变化随养殖结构(主养鱼到主养蟹)和养殖规模(过度利用到网围整治和拆除)的变化而变化,网围养蟹因其有效的水生植物管控和生态混养相对于主养鱼类水质较优,但水质均随着养殖强度的增大而变差,网围规模缩减对改善水质有正面效应。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分别由1990年的0.53 mg/L、0.014 mg/L、3.58 mg/L和2.90μg/L上升到2021年的1.87 mg/L、0.128 mg/L、5.72 mg/L和28.09μg/L,TN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原网围区和湖心区因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TN、TP、磷酸盐、悬浮颗粒物(SS)30年来变化不大,原网围区透...  相似文献   
110.
朱瑾 《海洋世界》2007,(10):21-30
我们感到痛心,江湖阻隔、围湖造田仍在继续,湿地面积消减,生态功能丧失,生物栖息地难以恢复;我们感到痛心,工矿污染仍在威胁长江的水环境,面源污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加剧,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我们感到痛心,长江流域的过度捕捞仍在继续,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中仍有数以万计的网簖正严重危害幼鱼资源,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中的电、毒、炸鱼正威胁着一些特有鱼类资源;我们感到痛心,部分无序的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针对流域梯级开发的有效减缓措施尚未得到落实,特有物种的生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我们感到痛心,外来种管理的机制与手段尚不健全,三峡库区及其他天然水体中外来种入侵的威胁正在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