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内蒙古呼伦湖水量平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呼伦湖的实际水文过程,计算1963-1980年月水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容与径流、径流+降雨、径流+降雨-蒸发的相关性.利用累积和分析水位、径流、降雨、蒸发年均值的突变情况,进而重点论述了2000年后水位持续降低的原因.同时,探讨各水平衡项的年内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后水位的急剧降低是气候变化(暖干化)造成的.河川径流对水位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湖面降雨.每年4、5月,冰封期积累的降雪融化渗入地下补给湖泊,其他时间则由湖泊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水平衡模型的呼伦湖湖泊水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实测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他辅助计算判断出湖泊与周边区域存在着地下水的交换,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的累积降雪融化渗入土壤中形成浅层径流补给湖泊,而7、8月份湖泊补给周边草原.基于以上规律,根据周边坡面汇流、地下水与湖泊交换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利用水平衡方程式推算湖泊1981-2008年逐月水位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吻合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量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最为突出,是水位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03.
基于GRACE卫星测量得到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陆地水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CE卫星成功开辟了空间大地测量对地观测的新途径。利用GRACE卫星得到的时变地球重力资料,分析估计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陆地水量的变化趋势,较为清晰地揭示了该地区季节性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13点滑动平均的方法扣除了季节性变化,提取了4个特征区域(喜马拉雅南部,新疆与西藏及其周边的亚洲高山区域,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和中国南部地区)的陆地水量变化特征信息,这4个区域陆地水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为-12.7±0.7、-60.4±2.7、-12.5±0.5和6.6±0.9 km3/a。其中:喜马拉雅南部和亚洲高山区域陆地水量呈现明显的衰减趋势,与Matsuo和Heki模拟冰川质量损失源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但近10年来亚洲高山区域西北部冰川加速融化趋势并不明显。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和南部地区水量变化比较复杂,具不稳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4.
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流域径流是鄱阳湖主要来水,建立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对揭示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受流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鄱阳湖-流域系统的特点:流域面积大(16.22×104km2)、多条入湖河流、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等,研究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域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鄱阳湖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采用6个水文站1991-2001年的实测河道径流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其中,赣江、信江和饶河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月效率系数为0.82-0.95;抚河和修水模拟精度略低,为0.65-0.78.模型揭示了研究时段内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为1623×108m3,其中,赣江最多,占47%,其次为信江和抚河,分别占13%和12%,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约占4%,其余24%来自饶河、修水以及其它入湖支流.模型将用于评估流域下垫面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入湖水量变化,为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膨润土加砂混合物膨胀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培勇  杨庆  栾茂田  汪东林 《岩土力学》2009,30(5):1333-1336
通过有荷膨胀试验,对膨润土加砂混合物的膨胀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膨胀应变与轴向应力、膨胀应变与吸水量以及轴向应力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能综合反映轴向应力和吸水量对膨胀应变影响的混合物膨胀本构关系式。试验研究表明,膨胀应变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对数线性关系来表达;吸水量的变化对膨胀应变有明显的影响,膨胀应变随吸水量的增加而线性的增大;而吸水量受到轴向应力的影响,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大,吸水量减少,在轴向应力一定时,吸水量会达到一个最终的饱和值。由于考虑了膨胀变形过程中吸水量的变化,所建立的膨胀本构关系式能较好地反映膨润土加砂混合物的膨胀特性。  相似文献   
106.
《地理教学》2010,(7):62-62
4亿公顷—— 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我国陆地面积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草原是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水系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来自草原。  相似文献   
107.
沙漠腹地乔木状沙拐枣对灌水量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的水分生理、生长和土壤水分进行了动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在35、24.5 kg·株-1·次-1和14 kg·株-1·次-1的灌水量下,土壤水分活跃层分别为:0~200、0~160 cm和0~100 cm。根系区土壤水分为3%~4%条件下,沙拐枣能正常生长,低于2.5%就会受到水分胁迫。②早晨和午后,沙拐枣的水势随着灌溉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前期降幅较大。随着灌水量的减小,其水势降低较快,在14 kg·株-1·次-1处理下,灌溉3 d后早晨水势和午后水势分别达到-1.3 MPa和-2.19 MPa。③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沙拐枣的日耗水量急剧减小,液流速率也快速降低,灌溉后第15天,在24.5 kg·株-1·次-1和14 kg·株-1·次-1的灌水量下沙拐枣液流速率都为双峰型曲线,第25天3个处理都呈双峰型曲线。④不同灌水量下,沙拐枣的基径、新枝长度以及新枝直径的年增长量都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小,方差分析表明灌水量对新枝长度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8.
新年伊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总院下属第一水文地质勘查院为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热储埋藏深度1057m~1548m,底部水温75℃,井口水温53℃,单井出水量为480m硐。这一地热勘查成果对绥化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地理教学》2009,(9):44-45
欧洲航天局10日报告说,欧航局环境观测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从2006年至今,咸海水量流失严重,面积正在不断缩小。据欧航局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成海面积一直在缩小,尤其是近20年来,咸海先是分成了南北两部分。2000年时,面积较大的南侧部分又分成东西两片。  相似文献   
110.
辽宁农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辽宁5—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0—50 cm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以辽东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辽西地区最小;30 cm以上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辽北地区大于辽南地区,而30cm以下则相反;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其他层次差异较大,40 cm和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最接近,30 cm有可能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分界层;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他层次亦差异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分别为辽西西部、中部和辽东地区。10—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低值分布在辽西东部和沈阳北部地区,高值中心分布在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