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3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莱州浅滩80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主要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本区优势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可划分成5个矿物区。浅滩滩体(Ⅰ区和Ⅱ区)稳定矿物(以榍石、石榴子石为主)含量高。浅滩北部顶端(Ⅱ区)金属矿物类分布集中,褐铁矿含量近1/3;浅滩两侧(Ⅲ区和Ⅳ区)为云母类高值区。浅滩西侧海域(Ⅳ区)含大量自生黄铁矿,为还原性沉积环境;浅滩西北(Ⅴ区)重矿物含量最高,优势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榴子石。依据重矿物种类和矿物组合特征,结合陆源近岸河道及黄河沉积物矿物特征,研究显示:浅滩滩体沉积物主要为近岸河流输送,而浅滩两侧沉积物是双重来源,既来自陆地近岸又来自黄河物质向东的输送。矿物区的变化反映了该区水动力的复杂性。重矿物分布特征对研究本区海洋动力环境和探讨浅滩物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莱州浅滩是山东半岛北部著名的海岸地貌,位于刁龙嘴外,呈NW—SE向延伸,浅滩众多,水道纵横,地貌状况复杂。目前对莱州浅滩的形成过程、沉积特征少有研究,或只针对某一方面有所论述。通过实地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莱州浅滩的沉积物分布特征、矿物组成、地貌特征、储砂量和演化过程,认为波浪作用是莱州浅滩形成的主要动力,控制着研究区地貌形态分布和莱州浅滩演化趋势。通过以上研究,结合莱州浅滩现状,指出了其目前在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南海北部陆架南北卫浅滩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的陆架调查已经清楚,陆架浅滩是普遍发育于陆架区的一种海底地貌类型。在中国陆架上发育多个知名浅滩,这些浅滩和现今动力条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现今潮流沉积体系。然而,南海北部陆架的南北卫浅滩在地貌上被称为陆架浅滩,但其成因却和其他陆架浅滩有着根本不同。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本文指出,南海北部珠江口东南陆架上发育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都属于构造地形,其下部各对应一个底辟构造。这3个底辟构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部属于同一个较大的背冲构造。这个背冲构造位于南北卫滩的下方,其上几个突出的底辟,则和本文讨论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相对应。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在成因上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从而在平面上构成一个统一的底辟系统,本文称为南北卫滩底辟系统。该底辟系统以北卫滩为中心,包括南卫滩、惠州滩和陆丰滩,形成一个大致呈圆形,直径约50km的区域。在构造上,该底辟系统位于珠一坳陷和东沙隆起之间。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发育起因于东沙隆起后在南海东北部形成的挤压应力环境。底辟系统的发育活化了惠陆-东沙含油气系统的输导层,并重新调整了油气运移的势差和势梯度,在环绕南北卫滩底辟系统一定距离的圆周上形成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环带。已知的油气田基本分布于这个环带上。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应该考虑围绕这个环带重点展开。同时,应该考虑在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中心带内开展气藏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4.
世界范围内的陆架调查已经清楚,陆架浅滩是普遍发育于陆架区的一种海底地貌类型.在中国陆架上发育多个知名浅滩,这些浅滩和现今动力条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现今潮流沉积体系.然而,南海北部陆架的南北卫浅滩在地貌上被称为陆架浅滩,但其成因却和其他陆架浅滩有着根本不同.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本文指出,南海北部珠江口东南陆架上发育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都属于构造地形,其下部各对应一个底辟构造.这3个底辟构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部属于同一个较大的背冲构造.这个背冲构造位于南北卫滩的下方,其上几个突出的底辟,则和本文讨论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相对应.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在成因上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从而在平面上构成一个统一的底辟系统,本文称为南北卫滩底辟系统.该底辟系统以北卫滩为中心,包括南卫滩、惠州滩和陆丰滩,形成一个大致呈圆形,直径约50 km的区域.在构造上,该底辟系统位于珠一坳陷和东沙隆起之间.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发育起因于东沙隆起后在南海东北部形成的挤压应力环境.底辟系统的发育活化了惠陆-东沙含油气系统的输导层,并重新调整了油气运移的势差和势梯度,在环绕南北卫滩底辟系统一定距离的圆周上形成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环带.已知的油气田基本分布于这个环带上.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应该考虑围绕这个环带重点展开.同时,应该考虑在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中心带内开展气藏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5.
台湾浅滩阻塞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台湾岛西南横跨海峡的台湾浅滩处的水深不足20m(图1),它对于平均水深50m的台湾海峡中的流动有明显的阻塞作用.为了了解台湾暖流在浅滩附近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浅滩阻塞的动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形态学研究是海洋生物学的基础,对了解渔业资源的群体组成有重要意义。根据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汕头—台湾浅滩渔场采获的940尾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的形态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胴长与体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各形态参数比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采用线性、指数、幂函数、Logistic4种函数对各形态学指标即右第一至第四腕长、右触腕长、鳍长和鳍宽与胴长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并选出最优方程。结果发现:中国枪乌贼的胴长范围为50.00~300.00 mm,平均胴长为111.44 mm,体质量范围为7.43~301.00 g,平均体质量为53.95 g,雌、雄生长系数b值分别为2.269 6和2.067 5,雌性比雄性生长速度更快,并存在个体小型化持续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形态参数比的差异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解释了各腕长、鳍宽的差异;第2主成分主要解释了鳍长的差异,因子荷载可视化雌雄在第2主成分具有明显偏离态势。各腕指标及鳍长、鳍宽与胴长关系以线性函数拟合最佳,协方差分析表明雌性与雄性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加深对该资源种群组成及变动的了解,从而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笔者曾探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指出,非厄尔尼诺年,夏季在该渔场存在多处上升流,渔业丰收;反之,在厄尔尼诺年,夏季仅存在单一上升流,渔业歉收。厄尔尼诺现象既然会引起上升流结构如此变化,它与变性水团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关系呢?我们根据1975~1976年闽南—台湾浅滩温盐调查资料,并参照一些有关历史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东江是珠三角网河区入汇河流之一,属少沙河流,其上游浅滩-深潭序列密集分布,河床结构的演变特性尚不清晰。选取东江浅滩-深潭序列河段进行现场河床质与推移质测量,结合试验得到不同流量和坡降中水流与河床在无上游来沙补给中的互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浅滩与深潭交替造成沿程平均流速不连续变化,浅滩中部在洪水流量的塑造下容易产生紊动能峰值。无上游来沙条件下,序列中粗化层的形成、破坏过程交替与循环发生,其中静态分选是主导因素且导致沿程级配不连续。流量与坡降的增大促进浅滩-深潭序列发育,同时使得深潭与浅滩的纵向长度缩短;有上游来沙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增大,无来沙条件下输沙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9.
博鳌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及探地雷达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钻孔资料和探地雷达(GPR)反射剖面,揭示了海南岛东部博螯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沙坝-泻湖体系沉积序列和内部反射结构,探地雷达(GPR)给出了有关沙体厚度,岩性特征,潜水面深度,海水侵入范围以及沙体含水性等重要参数,是海岸带环境调查的有效手段。通过和钻孔资料的对比,在玉带滩海岸沙坝上部层序中识别出两套具有区域意义的反射波组,南岗村沙洲浅滩识别出一套反射波组,综合分析表明,博螯地区沙坝-泻湖体系晚更新世以来随海平面的上升经历了基岩侵蚀→河流,河漫滩相→泻湖→海岸沙坝,半封闭泻湖,河口湾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0.
碳酸盐滨岸浅滩相剖面不仅最灵敏地记录了海平面变迁历史,而且它具有独特的副层序结构和特殊的层序识别和研究方法,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无锡嵩山下三叠统碳酸盐浅滩相剖面在中下扬子区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通过与微古地理相结合的沉积相位分析,能够有效而可靠地进行层序和副层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